鳖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讲的忌口,有哪些学问 [复制链接]

1#

大家去看医生,是不是常常会被告知吃清淡点,忌辛辣,或者被告知几样不能吃的东西。因为有些食物吃了以后,不仅会影响疾病康复,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忌口」了。

虽然中医西医都讲究“忌口”,但「忌口」这个问题在中医里更加突显。

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指出食物与药草一样,皆有寒、凉、温、热、平五性,酸、苦、甘、辛、咸五味,尽管食物的这些气味相对温和,但对有些疾病仍有不利影响,所以中医学要求辨证施膳。具体地说,忌口分为:“因病忌口”、“因药忌口”、“因时忌口”和“因体型忌口”。

因病忌口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酸性收敛,甘能缓中,对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病变,吃一些酸性、甘性的食物,有敛肝、缓急、潜阳的作用;反之,如属肝气郁结,胸胁胀痛的病变,治之当用疏解之法,在食物上宜配吃辛润之品,所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这样,疗效就较佳。

苦能通泄下降,凡属实热之证,宜吃苦瓜之类,以清热泻火;反之,如属水火不济,心肾不交的病变,宜吃咸寒之品,如墨鱼、牡蛎肉之类以滋阴潜阳,所谓“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

甘为平味,能益气生血,凡属脾气虚弱引起的紫癜,用桂圆肉、红枣、冰糖之类炖吃,有益气摄血之功。

如属食积伤胃,不时胀痛嗳气,不宜吃甘润之品,只可吃面条、瘦猪肉之类。

辛性主升主散,凡属风寒之邪犯肺而引起鼻塞、咳嗽,可吃生姜、鲜苏叶之类以发汗祛邪;反之如属肺虚自汗,则宜益气养阴以敛汗,可用糯稻根、甘蔗之类煲水当茶饮,或喝冰糖酸梅汤,所谓“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咸能软坚润下,凡热病后期,真阴亏损而便秘者,吃淡菜、鲜牡蛎肉之类,有滋阴通便之效。如属骨痿肢软之病变,不宜用这类饮食。

因药忌口

中医中药讲究“辩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

凡热证、实证、阴虚心火旺之症,如口苦咽干,烦热不安,大便秘结,血压升高,神衰不宁,心动过速,甲状腺亢进者,一般分别应用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之法。

银花、连翘、山推、生地、丹皮、麦冬、知母、玄参、沙参、丹麦、杞子、菊花、龟板、鳖甲。

生姜、大蒜、韭菜、大葱、羊肉、狗肉、胡椒、多糖、高脂、香燥辛热之食品。

凡气血亏损、寒湿凝滞、阴损及阳、险阳两亏者,如脾胃虚寒、手足冰凉、大便溏薄、血压偏低、心动过缓之证,法拟温中和胃、滋补气血。

人参、当归、黄芪、黄精、熟地、胡森、苁蓉、干姜等。

西瓜、冬瓜、萝卜、绿豆、生梨、甘蔗、蜂蜜、鳖鱼等生冷寒凉、滋腻、粘滑之食品。

凡热缠身、畏寒发热、头痛心烦、便秘尿黄、口舌溃烂,疖疮肿瘤者,治拟清热解毒,扶正托毒。

银花、菊花,一枝黄花、黄芩、黄连、黄柏、黄芪、黄栀子。

毛笋、毛茹、豆芽、丝瓜、韭菜、茄子、虾、蟹、螺、蚌之象形发生。

因时忌口

依据中医“天人合一”,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的理论,用药忌口,不仅要辩证,同时还要因时,如春季多湿,忌寒湿之品;夏季多暑,忌辛热煎炒之食;秋季多燥,忌食损津香燥之品;冬季多寒,忌食生冷寒凉之物。

1.春季

春季多湿,人体阳气处于升发之时,肝胆气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上应当减酸宜甘,培养脾气,适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类,不宜油腻辛辣,以免内生火热。

2.夏季

夏季热邪挟湿,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特别是不要贪食生冷瓜果。

3.秋季

燥气当令,燥易伤肺,因此易发咳嗽,应当滋阴润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不宜过食辛温大补之品。

4.冬季

万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勿食冷食,冬季对体虚、年老之人是进补的好时机。

因体型忌口

凡矮胖、属阴之体,虽吃温性的食物,亦不为害,如吃寒冷之物,则阳易伤而百病丛生。

凡属高瘦、阳气偏盛的体质,宜吃甘凉的食物,以矫正其偏颇,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反之,如吃燥热之食物,则往往导致“阳胜则阴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