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bdfyy999.com/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汤液醪醴论》专篇曾指出:“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这就是说古人之所以酿造醪酒,是专为药而备用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记载了扁鹊认为可用酒醪治疗肠胃疾病的看法。
在现存最早的方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用到酒的药方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瘙等疾病。其中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药酒,且用酒种类各异,方法多样,十分考究,开创了酒与药结合治病的先例。
酒不仅用于内服药,还用来作为麻醉剂。华佗发现醉汉治伤时,没有痛苦感,由此得到启发,从而研制出“麻沸散”用酒冲服。
在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论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用酒浸渍,一方面可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提高;另一方面,酒行药势,疗效也可提高。汉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就有多例浸渍法和煎煮法制药酒的实例。“鳖甲煎丸方”即是以鳖甲等二十多味药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
南朝齐梁时期的著名本草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出了一套冷浸法制药酒的常规:“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浸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这段话讲述了药材的粉碎度,浸渍时间及浸渍时的气温对于浸出速度,浸出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多次浸渍,以充分浸出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弥补了冷浸法本身的缺陷,如药用成分浸出不彻底,药渣本身吸收酒液而造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