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渤海明珠天津,相聚百年学府南开。
年11月28日,“第三届中国农药论坛暨南开大学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座谈会”在天津南开大学盛大召开。来自国内农药研究、管理以及生产的学界、*界、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交流研讨农药学科与农药产业发展。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雷、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山东绿霸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焱等应邀出席会议。
南开大学*委书记薛进文
南开大学*委书记薛进文在开幕式上致辞,薛进文书记介绍说:“南开大学在农药研究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杨石先老校长率先在我国倡导并实践有机农药化学研究,在农药化学和有机磷化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中国的农药科学发展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毛主席曾来校视察杨石先创建的南开化学农药车间,给予很高评价。新时期以来,南开人前仆后继,为农药学科、农药产业的进步无限努力奋斗。到今天这个中心整整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李正名院士的带领下,完成了单嘧磺隆、单嘧磺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效绿色除草剂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过程,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也希望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师生们能认真总结20年的发展经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农药保障人类光明未来
本届中国农药论坛会议的主题是“农药保障人类光明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魏启文,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中国绿业元集团公司总裁范国防,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宋宝安,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等6位专家分别进行大会报告。
回顾历史,走向绿色农药
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
华东理工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用历史回顾的方式引领与会人员再一次走过中国农药创制的时代,走过中国绿色农药创新研究的历程。钱院士指出,开发成功一个新农药,需要合成14万个化合物,耗资2.56亿美元,历时超过10年。—年的第1轮项目初步奠定了我国绿色农药创新研究的基础,—年的第2轮项目使我国绿色农药研究创新步入原始创新,创制了环氧虫啶、*氟磷、丁香菌酯、丁吡吗啉、苯噻菌酯、氟苯醚酰胺、氟唑活化酯、甲噻诱胺等。经过两轮的项目支持,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5个具有新农药创制能力的国家。钱旭红院士希望再有第3轮项目,并表示,第3轮项目拟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理论为面向靶标组的比较化学生物学,拟建立和发展的成果为面向国家生态文明重大需求的、后基因组时代的绿色新农药,关键科学问题是农药的靶标组学、比较化学生物学和农药生态学。
农药创制是农药减量的重要途径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魏启文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魏启文从农药创制与农药减量和食品安全的关系、近年的农药登记特点、当下的农药登记审视等方面讲述了农药创制和农药登记的现状与未来。魏启文副所长指出,农药创制为农药减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对农药使用量的减少起着关键作用。
魏启文副所长介绍说,近年我国农药登记特点呈现:①有效成分高效、广谱、活性高;②生物农药增长快、潜力大,年与年相比,微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增加43%,生物化学农药增加75%,植物源农药增加57%;③剂型趋向环境友好、省工省力;④使用方法趋于简便、高效、持久;⑤登记范围由“大作物”向“小作物”延伸;⑥复配混用呈上升趋势。当下的农药审视呈现:①高*高风险农药加速淘汰;②特色作物用药安全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