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是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但如果天气长期潮湿,或人们体质虚弱、涉水淋雨,以致湿气过盛,入侵人体,则会致病。引起人体不适的湿气,中医也称为“湿邪”。因此,在雨水时期的饮食上正是祛风除湿,调养脾胃的好时机。
受湿邪侵犯者,还常见以下几种症状,大家可作自检一下:
这些症状,说明体内有湿邪
√看舌头:舌头胖大,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
√看大便:大便溏烂,黏滞不爽,马桶难冲干净。
√看身材:一般来说,“肥人多湿”。
√看精神状态:中医认为“因于湿,首如裹”。病人会觉得头脑昏沉,身体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个人懒洋洋的,不愿意活动。
√看皮疹形态:肿胀、糜烂、渗出明显。
√看瘙痒部位:湿气重浊,易侵犯人体下部。瘙痒多发于阴囊、小腿、脚部。
如果身体上出现了以上的症状,那么就需要祛湿邪了,那么在雨水时期如何防湿祛湿,调养脾胃呢?
谨防寒湿上身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老年体弱者勿用冷水。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洗头及时吹干。洗头淋浴后要及时吹干头发和擦干身体,不然一则容易感冒,二则容易湿气进入体内。
“春捂”防风湿
春天适当捂一捂,勿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有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病人、老人及小孩出门前,要多带一件背心或外套,以防受凉。还可以准备好围巾和帽子,给头部和呼吸道保暖。
当然,“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强调脱衣要“递减”,即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
食疗“清内湿”
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肿、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湿,土茯苓除湿解*、通利关节,马齿苋、木棉花、绵茵陈(也称白蒿)清热利湿,香薷行水散湿。大家在春天不妨适当多食用这些食材。
但要注意一点:薏仁、马齿苋、木棉花较寒凉,孕妇及脾胃虚寒、常出现腹泻者慎用。
日常做菜时,还不妨多加一些葱、姜、蒜、茴香、香菜提味。这些食材性辛温、芳香化湿,有助于加强脾胃运化。特别是在不慎淋雨后,如果能马上喝一碗温热的姜水,可驱散寒湿之气。
另外,春天应少吃凉拌菜、生冷瓜果、冷饮、雪糕,以免内湿与外湿联合为患。
祛寒湿,健脾胃食疗方
高良姜粥
取高良姜60克切碎,大米克。先将高良姜用清水毫升煎至毫升,去药渣。然后将高良姜水和大米同放锅内煮粥,当早餐食用(注意:高良姜性较温,不宜长期服食)。
白胡椒煲猪肚
取白胡椒15克,打碎备用。鲜猪肚一个,洗净,然后将打碎的白胡椒放进洗净的猪肚内,加入20毫升左右清水,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小时,调味后分次食用,可每周食用1~2次,连续食用2~3周。
佛手砂仁瘦肉粥
取佛手片15克(鲜品可用30克),砂仁6克,鲜猪瘦肉克。先将佛手片与猪瘦肉洗净,同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汤。1小时后放进砂仁,再煲5分钟,停火待温,调味食用。
兼有体质虚弱者,还可选择性进补,以增强体质,抵御疾患。补气的药物(如高丽参、红参、生晒参、北芪、*参、淮山、白术等),多具健脾益胃,帮助脾胃运化的功效,选择其中的1~2味,加肉类炖服,效果不错。
大家都在看
视频:无锡徐氏中医药研究所给您拜年啦!
徐书老师教您做鳖甲!
徐书医训
徐书治疗肺癌常用的五种中药解析
过年好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