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会中国middot合肥 http://www.latuoweiyaa.com/lyly/5522.html很多人喜欢夏天,因为你可以肆无忌惮地穿自己想穿的夏装,边和闺蜜边舔冰激凌,开着棉被吹风扇,当然还有阳光充足的沙滩,养眼的比基尼。好吧,但是呢,夏天来了对肉友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每年夏天短短的两个月,自家阳台上的肉肉死的死伤的伤,轻一点的就是褪色徒长,变得连亲妈都不认识。
所以多肉界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新手夏天是来交学费,老手夏天是来买意外险”,这句话一点都不为过。所以,同样是从踏着尸体一路走来的多肉君,为了不让大家对着肉肉尸体黯然神伤,在这个酷夏来临之际,倾情推出多肉度夏专辑,教大家如何对症下药。
病症一:为何糖果色褪去,“胖子”变“瘦子”?
诊断:
要种肉,先懂肉,首先你要明白肉肉们之所以在秋冬季节会染上这么美丽色彩的原因。肉肉染色主要是花青素强势打压叶绿素造成的,花青素的合成主要有两个因素:光照和温度。秋冬季节天高气爽,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叶绿素的合成则需要强光和高温,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平时不可一世的叶绿素纷纷表示然并卵,加上强紫外线袭击,叶绿素们就很快分解成花青素,花青素不稳定,遇到酸变红,遇碱则变蓝,花青素就这样积少成多,结果肉肉们就会换上最美的色彩。而在夏天,肉肉褪色其实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造成的后果。夏天昼夜温差小,肉肉体内的花青素自然不易合成。加上很多肉友忌讳夏天*辣的太阳,把自家肉肉挪到隐蔽处,如果没有足够的光照,肉肉叶片颜色就慢慢褪去,变成绿油油的样子,长期缺乏光照,叶片甚至会发*泛白,产生*化现象,一些肉肉叶片覆盖着厚厚的白粉,比如雪莲,霜之朝,蓝鸟和墨西哥巨人等,没有足够的光照,新叶的粉层就会变薄,非常影响肉肉的颜值。另外,缺乏光照,会使得肉肉茎干的节间变长,组织变脆,一个劲地往上长,特别是拟石莲花属的肉哦人,原本紧凑生长的莲座形叶序都散开了,变得非常不好看,这就是所谓的徒长现象。
开处方:
想顺利度夏,就要让肉肉接受足够的光照。你可以根据不同品种的肉肉采取不同的措施。
这里要明白一个小知识,肉肉大致可以分为夏型种,冬型种和春秋型。
夏型种是指在夏天能长得特别好的肉肉品种。它们能适应高温和较为强烈的光照;而冬型种和夏型种正好相反,它们比较喜欢低温干燥的天气,长生草属和八宝景天属的肉肉们都属于冬型种。春秋型种则是在春秋两季都能良好生长的品种,大多数肉肉都归为此类。夏型种比如像仙人掌科、大戟科和多数块根,景天科的伽蓝菜属和瓦松属,还有一些通过长期野放或者人为筛选而适应露养的品种,比如胧月,姬胧月,*丽,白牡丹,姬秋丽、铭月、玉树等品种。如果你正好有这些皮实耐操的肉肉,或许你可以鼓起勇气选择露养,放在朝南的窗台,全天候接受阳光的考验。
但这里要说的一点是,露养只适合威武健壮的肉肉,而且露养的肉肉或多或少都会有晒斑或者被各种动物啮咬的危险,所以你的肉肉要是孱弱的叶插或者小苗,那么露养牺牲概率是很大的。还有就是露养应当尽量避免长期淋雨,以免造成更可怕的黑腐。如果你养护的是冬型种的肉肉,那就要长个心眼,千万不要暴晒,可以把它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阳台,拉上遮阳棚或者遮阳网,只要能够接受明亮阳光,冬型种的肉肉们就能过的很快活。春秋型种养护介于两者之间,避开正午*辣的阳光,下午让它们享受个日光浴,度夏就完全无压力,还能继续保持华丽丽的色彩和萌萌哒的体态。
病症二:为何一天不见,肉肉就化水黑腐?
诊断:
大多数肉友度夏失败无外乎一个原因:黑腐。要知道,这可是肉肉们最可怕同时也是最惨烈的一种牺牲法。往往就是早上出门上班时候肉肉还是美美哒,傍晚哼着小曲儿回家一看就是“横尸遍野”,欲哭无泪。造成黑腐的原因其实就是病菌感染,那么造成病菌滋生的原因,无外乎都和水有关系!所以想要顺利度夏,必须克服黑腐这一关。你可以从以下3点中对症下药。
开处方:
1、伤口感染:我们人类因为伤口感染生病的例子实在太多,由于医学的日益发达,致死率并不高,但是换成肉肉,在夏天如果不及时处理伤口,一旦遇到潮湿闷热的天气,就很容易让病菌趁虚而入,造成可怕的黑腐。所以,一发现伤口就要停止浇水,紧急处理。方法如下:
①自然晾干:将伤口暴露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避免太阳直射暴晒,伤口在流动空气的作用下,活性氧能增强细胞壁的抵抗性作用,“结痂”的速度就能大大加快。
②药物治疗:如果你很任性,在夏天依然想要砍头繁殖,或者肉肉杆子部分黑腐了想要做急救处理,那么你就要采取药物治疗,这里首推硫磺粉。硫磺粉具有灭菌防腐、调节酸碱性、促进伤口愈合、防治病害的作用,遇到茎干或者根系黑腐的肉肉,你可以剜掉黑腐的病部,将伤口用干净的水冲洗,然后将硫磺涂抹在切口上,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过两三天伤口自然愈合,就可以入土种植了。
2、土壤积水:肉肉黑腐有个主要的原因,土壤排水不畅,过分潮湿,夏天天气闷热,这样的土壤简直就是病菌温床,所以黑腐也就随之而来了。所以,肉肉的配土非常重要。配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或者个人喜好都没有统一标准,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配土必须要遵循疏松透气的原则。这里推荐大家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有效果的配土法:
A、垫底土:放置在盆器的最底部,一般铺一到两层即可。一般选用陶粒等大颗粒植料,粗筛的煤渣也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具有吸附杂质功能的木炭也可以,实在找不到的话,碎瓦片,大粒的石子也是应急之选。
B、定植土:目的是为了固定植物,提供养分给肉肉生长。一般使用花鸟市场或者大棚常见的多肉种植土就可以了。一般是“泥炭土4份+珍珠岩2份+火山石2份+蛭石2份”即可。
C、铺面土:目的主要是为了美观,有些还具有防虫,警示浇水等小功能。铺面土的选择很广泛,如白色小石子,赤玉土、桐生砂、鹿沼土等,大家可以根据盆器和植物的不同进行合理的选择,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装饰上的美观和固定植株。
3、浇水:夏天新手最怕的一道难关就是如何浇水!有些肉友和春天一样一周浇三次水肉肉就黑腐仙去了,有些肉友怕了,索性就一个月不浇水,想起来了一看,肉肉变成了干瘪的木乃伊,同样扑街。其实,很多肉友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并不是根据时间去浇水,而应该是更加重视肉肉的状态和天气的情况去浇水。所以浇水真的是一门大学问哦,除了根据自身的经验,这里多肉君可以提供给大家一些普适的浇水要点。
A、看天气:夏天遇到炎热的天气,肉肉会进入休眠状态,这时候要适当断水,切勿手贱频繁浇水,导致肉肉黑腐而死,一般1-2周浇一次,而且平常要保持干燥和通风。
B、看时间:浇水最好选择在傍晚浇水,切忌在中午大太阳时候浇水,否则定让你死伤无数!
C、看肉肉状态:人渴了就会表现出各种状态:口干舌燥,皮肤干燥等;同样的,肉肉渴了,也会有一些明显的信息透露出来,举个例子,健康的叶片表皮起皱纹,整个儿缩起来,如同鹿角海棠,生石花等,或者有些品种叶片耷拉着,无精打采的样子,如同碧光环,天赐等品种。那就是肉肉反馈出来的一个“口渴”的信号;
D、看土壤:新手可以观察土壤中的水分变化,有个简单的办法,用手掂量下重量,水分充足和水分缺乏时的盆土重量是相差很多的。另外,如果土的外缘和盆的內缘形成一道缝隙,土表龟裂,这也是缺水的表现。
E、看盆器:红陶盆等透气性很好的盆器不容易保持住水分,所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多浇水;白瓷盆或者无孔的盆器,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减少浇水。
病症三:为什么一到夏天,肉肉上就会出现密集的白色虫子呢?
诊断:
在肉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夏天连续大雨+连续高温+暴晒=僵尸粉(僵苗、尸体、根粉介),好笑之余,也从侧面说明了大家对介壳虫是多么的深恶痛绝。这种瘟神不仅仅会吸食肉肉地面部分,还会藏匿在土壤中,常在肉肉须根周围可以发现白色棉絮状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功劳。所以防治介壳虫是肉友们必须get的基本技能。在日常防治我们需要做到:
开处方:
A、前期排查:确保刚买进家门的肉肉和土壤都是不带任何虫源的。
B、临危不乱:一旦在植物地面部分发现虫子,绝不姑息!如果只是少量,可以用竹签挑出来戳死,也可以用清水洗净。如果是大量爆发,而且虫子们还无耻地藏匿在叶片缝隙等我们难以够着的部位,那就要动真格了。一般网上和实体都可以买到多肉植物杀虫专用药,如护花神、吡虫啉和阿维菌素都相当有效果,使用时候要注意浓度要配比适宜,太浓也容易让肉肉死翘翘。药液要对着虫害部分仔细喷一遍,没有虫子的地方也要喷下当预防。施药一般在傍晚为宜,要在通风的环境下施用。施药频率为两周一次,如果第一次使用后没有明显虫害复发就不用很频繁地用药。但如果虫子们机智地藏在土里,也不要慌张,一般可以进行换土处理,仔细分开根系,把带有虫源的土去除干净,换上新土。如果你不想换盆,那就用浸盆法,即将盆器底部浸没在药液中,大概1到2分钟即可。
C、察虫观蚁:很多肉都注意到,爆发介壳虫的地方,往往有蚂蚁们群聚。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很多时候蚂蚁和粉根介是互惠关系,他们吸食介壳虫分泌的蜜汁,回报地将虫子搬运到其他植株,这或许可以解释了介壳虫为什么爆发范围会这么广范,时间会如此之快。所以,在虫害爆发处附近进行灭蚁措施也是必须的。
说归说,理论还是要结合实战,只要你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度夏知识,你就会明白,度夏,其实真的没你想的那么可怕。
本文刊登于《新发现》青少年版年7月刊,感谢嘉和、小蛇和丘比的美图,也感谢陈主编对拖稿的包容。《新发现》是一本非常出色的科普期刊,几乎全上海的中学生都订阅了。作为父母的你,也可以行动起来,帮小盆友订阅一本,涨涨知识,培养成为下一代博物学家。
评论功能已经开启,欢迎大家吐槽~
点击右上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