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汤头歌诀白话解1 [复制链接]

1#
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511920.html

《汤头歌诀》白话解

作者:李庆业

整理:莫若啬

—.08.11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一、补益之剂

补益之剂,即补益剂。是以补益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各种虚证。虚,是指人体正气不足,包括气、血阴、阳等各种虚损。根据“虚者补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的原则,补益剂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区别,应当注意辨证选用。

l.四君子汤
  助阳补气。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①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②

除却半夏名亦功或加香砂胃寒使③

①四君子:古代称有地位,并具冲和之德的人为君子。本方参、术、苓、草四味药皆为补气常用之品,不燥不峻,其性平和,故名为四君子。

②饵:饵(ěr),音耳。即服用。

③使:即使用。

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

(6克)各等分

水煎服。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症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四肢无

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虚缓无力。

本方为补气的基本方。脾胃气虚为其主证。脾失建运,易生湿邪,为其兼证。方中以人参大补脾胃之气,为君药。白术助君药燥湿健脾,为臣药。茯苓淡渗利湿,使从小便出,则脾不为湿邪所困,为佐药。炙甘草甘温益气,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

(1)六君子汤(《医学正传》)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各一钱(各3克)。水煎服。

功用:健脾止呕。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胸脘痞闷,大便不实,或咳嗽痰多稀白等症。

(2)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四君子汤加陈皮等分。

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6克),水一盏,生姜5片,大枣2个,同煎至7分,食前,温,量多少与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气,理气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胸脘痞闷,或呕吐泄泻。

(3)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水煎服。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脾胃气虚,寒湿气滞。纳呆嗳气,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按: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歌中助阳一词当从气属阳来理解,因方中四味药均无助阳作用。加入陈皮为异功散,以加强健脾理气之功。再加半夏为六君子汤,加强化痰止呕作用。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重在理气止痛。临证时随症加减,变换巧妙,当细心领悟。

2,升阳益胃汤(李东垣)
  升阳益胃。

(《脾胃论》)

升阳益胃参术芪*连半夏草陈皮

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芪二两(20克)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两(各10克)羌活独活防风白芍各五钱(各6克)陈皮四钱(4克)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各3克)*连二钱(1.5克)。

上药为粗末,每服三钱(3克),加姜、枣,水煎服。

健脾益气,升阳祛湿。

脾胃气虚,兼感湿邪。症见怠惰嗜卧,饮食无味,身体酸重,肢节疼痛,口苦舌干,大便不调,小便频数,或见恶寒,舌淡苔白腻,脉缓无力。

脾胃气虚为本方主证。身体酸重,肢节疼痛,为兼湿邪;口苦舌干,为兼有虚热之象。方中重用*芪益气固表,为君药。人参、白术、甘草助君药益气健脾,燥湿和胃,为臣药。陈皮、半夏理气和胃,化痰降逆;柴胡、防风、羌活、独活散风祛湿;泽泻、茯苓淡渗利尿,使湿有去路;白芍助*芪调和营卫,补益气血;少入*连清热泻火,并可防止风药过燥,化热伤阴,为佐药。本方以补为主,补中有散,发中有收,实为扶正祛邪之良方。

3.*芪鳖甲散(罗谦甫)劳热(1)。

(《卫生宝鉴》)

*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

地*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①劳热:指虚劳发热。主要由气血亏损,或阳衰阴虚所致。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等为常见病症。

*芪鳖甲天冬各五钱(各15克)地骨皮秦艽茯苓柴胡各三钱〔各9克)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桑皮炙甘草各三钱半(各10.5克)人参桔梗肉桂各一钱半(4.5克)。

每次一两(30克),加生姜煎服。

益气阴,清虚热。

气阴两虚,虚劳内热。症见五心烦热,日哺潮热,自汗或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咳嗽咽干,脉细数无力。

本方主证为气阴两伤之劳热。咳嗽为肺肾阴虚所致的次要症状。方中*芪益气固表,天冬滋肾清肺,鳖甲滋阴除蒸,共为君药。人参助*芪大补元气;生地、知母助天冬滋阴清热;秦皮、地骨皮助鳖甲清虚热,共为臣药。半夏、茯苓、桔梗健脾化痰,宣降肺气;紫菀、桑白皮下气止咳;柴胡、白芍舒肝养血,调畅气机;少用肉桂以促阳生阴长,并防阴药过于滋腻,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4.秦艽鳖甲散(罗谦甫)
  风劳①。

(《卫生宝鉴》)

秦艽鳖甲治风劳
  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高

(1)风劳:指感受风邪治不及时,以致内传化热,消耗气血,日久成劳。

鳖甲地骨皮柴胡各一两(各10克)秦艽当归知母各半两(各6克)

上药为粗末,每服五钱(6克),加青蒿5叶,乌梅5个同煎,临卧空心各一服。

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风劳病。症见骨蒸劳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咳嗽,脉细数。

本方主治风劳病,阴虚内热为其主证。方中鳖甲、地骨皮滋阴清虚热,为君药。秦艽、柴胡、青蒿助君药解肌退热,为臣药。当归、知母滋阴养血;乌梅敛阴止汗,为佐药。诸药共用,滋阴养血,散收并用。若汗出过多,再加*芪益气固表。

5.秦艽扶羸汤(杨士瀛)肺劳(1)。

(《杨氏家藏方》)

秦艽扶羸鳖甲柴地骨当归紫菀偕③

半夏人参炙甘草肺劳蒸嗽服之谐④

(1)瀛:瀛(léi),音雷,瘦弱。

②肺劳:虚劳的一种,肺脏虚损所致。症见消瘦乏力,潮热自汗,声音嘶哑,咳嗽吐血,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③偕:偕(xié),音邪,一同。

④谐:谐(xié),音谐,和谐。

柴胡二钱(6克)秦艽人参当归炙鳖甲地骨皮各一钱半(各4.5克)紫菀半夏炙甘草各一钱(各3克)。

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清虚热,止劳嗽。

肺劳。症见消瘦乏力,潮热自汗,声音嘶哑,咳嗽吐血,胸闷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本方肺伤内热,气阴两伤为其主证。气阴亏耗,肺燥劳嗽,为其次要症状。方以柴胡、秦艽解肌热,退骨蒸,为君药。鳖甲、地骨皮补阴血,除虚热,为臣药。佐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紫菀、半夏除痰止嗽;姜、枣益气血,和营卫。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按:本方与秦艽鳖甲散均以清虚热为先,故现在多归入清热剂中。

6.紫菀汤(王海藏)劳热久嗽。

紫菀汤中知贝母参茯五味阿胶偶

再加甘桔治肺伤咳血吐痰劳热久

紫菀阿胶知母贝母各二钱(各6克)桔梗 人参茯苓甘草各五分(各1.5克)五味子十二粒1.5克)。

水煎温服。

润肺化痰,清热止嗽。

肺气大伤,阴虚火旺。症见久嗽不止,咳血吐痰,少气懒言,胸胁逆满,以及肺痿变成肺痈。

本方肺伤气损,阴虚有热,咳痰吐血为其主证。方以阿胶、紫菀润肺补虚,消痰止嗽,为君药。知母、贝母清肺泻火,润燥消痰,为臣药。人参、茯苓补脾益肺;五味子滋肾敛肺,助止久嗽,共为佐药。桔梗载诸药上行入肺;甘草助人参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药。“肺痿”是指肺叶枯萎,而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的慢性虚弱疾患。多由燥热伤津,久咳伤肺,枯萎不荣所致。若治不及时,肺热渐盛,肺阴愈伤,有可能变生“肺痈”(即肺脓疡),症见口中干燥,咳吐腥臭浊痰,胸中隐隐作痛等,因病机与本方相合,故亦可用本方治疗。

7.百合固金汤(赵蕺庵)肺伤咳血。

(《医方集解》)

百合固金二地*玄参贝母桔甘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生地*二钱(6克)熟地*三钱(9克)麦冬钱半(5克)百合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各一钱(各3克)元参桔梗各八分(各2克)

水煎服。

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为本方主证。肺受火灼,气失宣降,故见咳嗽气喘,为次要症状。方中百合滋阴润肺,清热止咳;二地*滋补肾阴,清心凉血,重用甘寒为君药。麦冬、玄参助君药滋养肺肾,增液止咳,为臣药。贝母、桔梗润肺化痰,清利咽喉,载药上行;当归、白芍养血柔肝,保肺止咳,同为佐药。生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肺肾同补,虚火自平,痰清咳止,实为治本为主的良方。

8.补肺阿胶散(钱仲阳)止嗽生津。

(《小儿药证直诀》)

补肺阿胶马兜铃鼠粘甘草杏糯停

肺虚火盛人当服顺气生津嗽哽①宁

①哽:哽(gěng),音梗,有物堵塞喉咙不能下咽。

阿胶一两半(9克)黍粘子(牛蒡子)二钱五分(3克)甘草二钱五分(3克)马兜铃五钱(6克)杏仁七个(6克) 糯米一两(6克)。

水煎,食后温服。

养阴补肺,清热止咳。

小儿肺虚有热。症见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喉中有声,或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阴虚肺热为其主证。阴虚热盛,灼津为痰,气逆不降,故咯痰不爽,为兼证;咳嗽气喘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阿胶,既可滋阴补肺,又可养血止血,为君药。马兜铃、牛蒡子助阿胶清肺化痰,为臣药。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糯米补脾益肺,培土生金,共为佐药。甘草

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标本兼顾,为治肺虚久咳有效方剂。

9.小建中汤(张仲景)温中散寒。

(《伤寒论》)

小建中汤芍药多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虚劳腹冷服之瘥①

增入*芪名亦尔表虚身痛效无过

又有建中十四味阴斑劳损起沉疴②

十全大补加附子麦夏苁蓉仔细哦③

①瘥:瘥(chài)音猜。病愈。

②疴:疴(kē),音苛。病。沉疴:重病。

③哦:哦(é),音鹅。吟咏。

芍药六两(l8克)桂枝三两(9克)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4枚)饴糖一升(3O克)。

水煎服。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虚劳里急。症见腹中时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细弦:或虚劳而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本方所治诸虚,皆以脾胃虚寒,阴阳两虚,为其主证。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由此化生,中焦虚寒,化源不足,血不养心,故虚烦心悸;营卫不和,则虚劳发热。治当温中补虚,调和阴阳。方中重用饴糖,补脾益气,和里缓急,为君药。白芍酸甘益阴,养血缓急,较桂枝汤中加倍使用;桂枝辛甘化阳,温阳祛寒,共为臣药。生姜温胃止呕,大枣补脾养血,合用调营卫,共为佐药。炙甘草既助饴糖配桂枝辛甘养阳,又合芍药酸甘化阴,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具有平补阴阳,调和营卫,建立中气的作用,故名建中。按:本方在(方剂学)多归属温里剂,而就本方君药重用饴糖而论,其作用在于补脾益气,调和阴阳。而桂枝、生姜二味温中之力不如干姜,故将其归为补益剂确有其道理。

(1)*芪建中汤(《金匮要略》) 小建中汤加*芪—两半(4克),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2)十四味建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炙*芪 肉桂附子半夏麦冬苁蓉14味组成,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次三钱(9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温服。

功用:补益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阴证发斑。症见手足胸背等部位出现稀疏淡红色斑点,高出皮肤,如蚊虫叮咬状。

10.益气聪明汤(李东垣)聪耳明目。

(《东垣试效方》)

益气聪明汤蔓荆升葛参芪*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耳聋目障服之清

*芪人参各五钱(各15克)葛根蔓荆子各三钱(各9克) 白芍*柏各二钱(各6克)升麻一钱半(4.5克) 炙甘草一钱(3克)。

水煎服。

补中益气,助升清阳。

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症见目内生障,视物昏花,耳鸣耳聋等。

本方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为其主证。并兼心火亢盛之证。方中*芪、人参温补脾阳,意在治本,为君药。葛根、升麻、蔓荆子鼓舞清阳,上行头目;白芍养血平肝;*柏清热泻火,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中气得补,清阳得升,肝肾受益,耳目聪明,故名为益气聪明汤。

增辑

1.独参汤
  专补元气。

(《伤寒大全》)

独参功擅①得嘉名血脱脉微可返生

一味人参浓取汁应知专任力方宏

①擅:擅(shàn),音善,长于;善于。

人参

浓煎取汁。

大补元气。

元气欲脱。症见突然出血不止,大汗出,面色光白,气短脉微等。

人参为治虚劳内伤第一要药,凡一切气、血、津液不足,或暴脱之症皆可用之。人参专补脾肺之气,元气充沛,一身之气得,脱症自除。中医认为: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本方亦可用于大失血之救急。人参用量宜大,每次30一60克浓煎。

2.龟鹿二仙胶(王肯堂)大补精髓

(《证治准绳》)

龟鹿二仙最守真补人三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益寺延年实可珍

鹿角十斤(5kg)龟板(2.5kg)枸杞子三十两(1.5kg)人参十五两(克)。

每晨取3克,清酒调化,淡盐温水送服。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真元虚损,精血不足。症见全身瘦削,阳痿遗精,两目昏花,腰膝痉软,久不孕育。

本方以阴阳精血不足为其主证。方中鹿角温肾阳,益精血,善通督脉;龟板补阴精,益气血,善通任脉,二药同用,可峻补阴阳,补益精髓,化生气血,为君药。人参补益脾肺;枸杞子滋养肝肾,为臣药。本方药性平和,补阴益阳,能益寿延年,生精助孕。

3.保元汤(魏桂岩)温补气虚。

(《博爱心鉴》)

保元补益总偏温桂草参芪四味存

男妇虚劳幼科痘持纲三气①妙难言

①三气:指肺气、胃气、肾气而言。

*芪三钱(9克)人参一钱(3克)炙甘草一钱(3克)肉桂5分(1.5克)(原书无用量,今据〈景岳全书〉补)。

加生姜1片,水煎服。

益气温阳。

虚损劳怯,元气不足。症见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本方以元气不足为主证。阳气偏虚为兼证。方以*芪补气升阳,托*生肌,为君药。人参补益脾肺,大补元气,为臣药。肉桂少量,温暖元阳,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调和诸药,为使药。此方温补元气,气充体壮,虚损自复。本方偏于温补,故阴虚血少者慎用。按:本方是魏氏从李东垣*芪汤借治痘证发展而来,因加官桂以助药力,故名为“保元”。

4.还少丹(杨炎)温肾补脾。

(《场氏家藏万》)

还少温调脾肾寒茱淮苓地杜牛餐

苁蓉楮实茴香枸远志菖蒲味枣丸

熟地*二两(12克)山药牛膝枸杞子各一两半(9克)山茱萸茯苓杜仲远志五味子楮实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各一两(各6克)石菖蒲五钱(3克)红枣一百枚(5枚)。

炼蜜为九如梧桐子大,每日服2次,每服三钱(9克),淡盐汤送下。

温肾暖脾,阴阳并补。

脾肾两虚。症见身体瘦弱,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饮食无味,健忘怔忡,遗精白浊,阳痿早泄,牙齿浮痛等。

脾肾阳虚,精血不足,为本方主证。健忘怔忡,遗精白浊,为心肾不交之兼证。方以苁蓉、巴戟天温补肾阳;熟地、枸杞子滋补肾阴,阴阳并补,为君药。小茴香、楮实助苁蓉、巴戟天散寒补火:杜仲、牛膝补肾强腰膝,为臣药。山药、茯苓、大枣健脾益气:山茱萸、五味子固肾涩精;菖蒲、远志交通心肾以安神,为佐药。此方水火平调,脾肾双补。服药后影响食欲者,可加砂仁、木香、陈皮理气健胃,增强药力。

5.金匮肾气丸(张仲景)治肾祖方。

(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茱

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大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干地*八两(24克)薯蓣(即山药)山茱萸各四两(各12克)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克)桂枝附子各一两(各3克)。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日2次,每服9克。

补肾助阳。

肾阳虚损。症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胖,脉虚弱等。

肾阳不足为本方主证。方中干地*滋补肾阴,少加桂、附助命门之火以温阳化气,乃“阴中求阳”之意,重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共为君药。山茱萸、山药补肝益脾,化生精血,为臣药。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并可防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为佐药。诸药相合,不燥不腻,振奋肾阳,气化复常,诸症自愈。

(1)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即本方加车前

子、牛膝而成。

功用: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肾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2)六味地*丸(《小儿药证直诀》)即本方减桂、附。

功用:滋补肾阴。

主治:小儿先天阴虚,及男妇肾阴不足,腰酸足软,自汗盗汗.咳嗽发热,耳鸣咽干,以及失血失音等症。

(3)麦味地*丸(原名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即六味地*丸加五味子、麦冬而成。

功用:滋补肺肾。

主治: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若去麦冬,名“都气丸”,治肺虚劳嗽,甚至喘不得卧。

(4)知柏地*丸(《医宗金鉴》)即六味地*丸加知母、*柏而成。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脊竣痛,遗精等症。

(5)杞菊地*丸(《医级》)即六味地*丸加枸杞子、菊花而成。

功用:滋养肝肾。

主治: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症。

(6)归芍地*丸(《症因脉治》)即六味地*丸加当归、白芍而成。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相火内动,头眩耳鸣,午后潮热,或两胁攻痛,手足心热等。

(7)参麦地*丸(验方)即六味地*丸加人参、麦冬而成。

功用:滋补肾阴,益气补肺。

主治:肺肾两亏,咳嗽气喘,内热口燥等。按:肾气丸与寄生肾气丸均俱温补肾阳作甩,但后者加用车前子、牛膝,其利水消肿作用增强,多用治阳虚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六味地*丸是宋.钱乙在肾气丸基础上,减附、桂而成,为治疗肝肾阴虚祖方。以下六方均由此方加减而来,均俱滋补肾阴作用。其中麦味地*丸偏于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喘嗽;都气丸偏于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喘逆;知柏地*丸偏于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之证;杞菊地*九偏于养肝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两目昏花之证;归芍地*丸偏于滋肾阴,养肝血,适于头眩耳鸣,两胁攻痛之证;参麦地*丸偏于滋补肾阴,益气补肺,适用于肺肾两虚,咳嗽气喘之证。

6.右归饮(张景岳)温补肾命。

(《景岳全书》)

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淮山枸杞子便溏阳痿服之宜

左归饮主真阴弱附桂当除易龟麦

熟地二、三饯(9~30克)炒山药二钱(9克)枸杞子二钱(9克)山茱萸一钱(6克)炙甘草一、二钱(3克)肉桂一、二钱(3-6克)杜仲二钱(9克)制附子一、二、三(6-9克)。

水煎服。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肾阳不足。症见气怯神疲,腹痛腰痠,肢冷脉细,舌淡苔白,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

本方主证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方以附子、肉桂温养肾阳,为君药。熟地、枸杞子培补肾阴,取其“阴中求阳”,助君药化生肾气,为臣药。山药、山茱萸补脾益肝,收敛涩精;杜仲强壮益精,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从肾气丸化裁而成,属“益火之源”的方剂。

左归饮(《岳景全书》)由右归饮减附子、肉桂、杜仲,加茯苓而成。

功用:补益肾阴。

主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见腰痠遗精,口燥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本方源于六味地*丸,为纯甘壮水之剂,重在补左肾肾阴,故称“左归”。右归饮则源于肾气丸,重在补右肾命门之火,以“益火之源”,故名为“右归”。景岳原方,左归饮药味比右归少桂、附、杜仲,无龟板、麦冬,有茯苓,与歌诀有异,今据原书改正。

7.当归补血汤(李东垣)血虚身热。

(《内外伤辫惑论》)

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芪一两(30克),当归二钱(6克)

水煎温服。

补气生血。

血虚发热。症弘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本方主证为血虚发热。本方*芪用量五倍于当归,意在“阳生阴长”,补气以生血,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为君药。当归养血和血为臣药。按:本方主证血虚发热与白虎汤证相似,应加区分。白虎汤证属实热,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特点;本方则属虚证,身虽热而无汗,脉虽大而重按无力。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芪六两(12克)白术、防风各二两(各4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易感风邪者。

8.七宝美髯丹(邵应节)补益肝肾。

(《医万集解》)引

七宝美髯①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肾肝精血虚

①髯:髯(rán),音然,胡须。

何首乌大者赤白各一斤(各18克)菟丝子牛膝 当归枸杞子茯苓各半斤(各9克)补骨脂四两(6克)。

上药碾细,炼蜜丸,每丸重lOg,早、晚各服1丸,淡盐温水送服。

补肾水,益肝血,乌须发。

肝肾不足。症见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痠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等。

本方主证为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方中重用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为君药。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助君药益肝肾,补精血,为臣药。牛膝、补骨脂温肾阳,强筋骨,固肾精;茯苓渗湿运脾,使诸补药不碍气机,补而不滞。本方以补益精血为主,但又兼顾其阳,使

其“阳生阴长”,常服此方,则肝肾强壮,精血充足,须发秀美,故有“美髯”之名。

9.天王补心丹
   宁心益智。

(《道藏》)

天王补心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虑过耗真

生地四两(12克)柏子仁炒枣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各一两(各9克)人参元参丹参桔梗 远志茯苓各五钱(各5克)。

共为细末,炼蜜为小丸,朱砂为衣,每服9克,温开水送T。亦可水煎服。(一方无五味子,有石菖蒲四钱(4克))。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症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为本方主证。失眠健忘,为血不养心,是次要症状。方中重用生地*滋阴清热,生津除烦,为君药。天冬、麦冬、元参助君药养阴清热,为臣药。当归、人参益气养血;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茯苓、远志交通心肾;五味子益气敛阴;丹参清心活血;朱砂镇心安神,兼顾其标,共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入心,为使药。本方滋阴治本为主,治标安神为辅。若用菖蒲去五味子,而取其通心气,与远志配合有助于交通心肾。

10.虎潜丸(朱丹溪)脚痿。

(《丹溪心法》)

虎潜脚痿是神方虎胫膝陈地锁阳

龟板姜归知芍柏再加羊肉捣丸尝

熟地*三两(90克)龟板四两(克)知母*柏各三两(各90克)虎胫一两(30克)牛膝陈皮白芍各二两(各60克)锁阳当归各-两半(各45克)干姜一两(30克)(春夏秋不用)。

共研细末,用羯羊肉(被阉公羊)煮烂,捣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淡盐汤送下。

滋阴降火,强壮筋骨。

肝肾不足,阴虚火旺,筋骨痿弱。症见腰膝痠痛,筋骨痿软,腿足消瘦,步履乏力,舌红少苔,脉细弱。

本方主证为阴虚火旺,肝肾不足。方用熟地、龟板滋阴养血,生精补髓,为君药。*柏、知母滋阴降火,以防重伤阴精,是本方特点所在,为臣药。当归、白芍、羊肉养血补肝;虎骨、牛膝、锁阳益精润燥,健骨强筋;陈皮健脾理气,以防滋腻;干姜温中健脾,以防寒凉太过,共为佐药。诸药合用,益肝补肾,滋阴降火,标本兼顾,筋骨健强。

虎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杀,方中虎骨用豹骨、狗骨代替,用量宜大,一般为1.5一2倍量。

11.河车大造丸(吴球)大补真元。

(《诸讧辫疑》)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冬杜柏从

五味锁阳归杞子真元虚弱此方宗

紫河车一具牛膝淡苁蓉天门冬*柏 五味子锁阳当归各七钱(各21克)熟地*二两(60克)生地*枸杞子各一两五钱(45克)杜仲一两(30克)。

共研细末,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钱(9克),温开水送下。

补气养血,滋阴益阳。

真元虚弱,精血衰少,虚损劳伤。

气血精气不足为本方主证。阴阳两虚为其兼证。方用紫河车(即胎盘)补气、养血、益精,为君药。熟地*、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为臣药。天门冬、枸杞子清肺滋阴;杜仲、锁阳、牛膝、苁蓉温补肾阳,强壮筋骨,五味子滋肾涩精,敛肺止咳;*柏清泻相火,为佐药。诸药相合,益气养血,阴阳双补,寒热并用,为大补真元之良方。

12.斑龙丸补益元阳。

(《医统》)

斑龙①丸用鹿胶霜苓柏菟脂熟地*

等分为丸酒化服玉龙关下补元阳

①斑龙:鹿又名斑龙。

鹿角胶鹿角霜茯苓柏子仁菟丝子补骨脂熟地*各等分。

上药研末,用酒将鹿角胶溶化,和药作九,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6一9克),温酒送下。

温补肾阳。

元阳虚损,肾亏阳痿。

肾虚阳痿为本方主证。兼见肾精不足。方中鹿角胶、鹿角霜益肾助阳,补精养血,为君药。补骨脂、菟丝子助君药补火壮阳,涩精止遗,为臣药。熟地*滋补肝肾;柏子仁养心补脾;茯苓渗湿健脾,养心安神,为佐药。常服本方则元阳充盛,精神倍增。阴虚火旺之人忌服。

二、发表之剂


  发表之剂,即解表剂。是以解表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用于治疗表证。表证,是指外感六淫之邪,侵犯人体体表,而出现的以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疼痛,舌苔薄,脉浮等为主的证候。根据病因的寒热不同,体质的虚实差异,表证还有表寒、表热、表实、表虚,及虚人外感的区别。根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解表剂又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种,在分析方剂时应注意区别。

1.麻*汤(张仲景)寒伤营无汗。

(《伤寒论》)

麻*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麻*三两(9克)桂枝二两(6克)杏仁七十个(6克) 甘草一两(3克)。

水煎温服。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症弘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方主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因风寒外束,汗孔收引,肺失宣降,故见喘,为其主要症状。方用麻*辛温发汗,开宣肺气,为君药。桂枝通达营卫,解肌发汗,助麻*发汗之力,使之成为发汗峻剂,为臣药。杏仁降利肺气,与麻*宣降并用,增强平喘之功,为佐药。炙甘草既可调和诸药,又可防止麻、桂发汗太过,损伤正气,为使药。本方发汗力强,不须啜热稀粥。

2.桂枝汤(张仲景)风伤卫有汗。

(《伤寒论》)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方功

桂枝三两(9克)芍药三两(9克)炙甘草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12枚(3枚)

水煎服。少顷,饮热稀粥以助药力,使其微微汗出。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外感风寒表虚证。症弘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缓。

风寒表虚为本方主证,汗出恶风,脉浮缓为其辨证要点。方中桂枝通达营卫,解肌发表,为君药。白芍益阴敛营,助桂枝调和营卫,为臣药。生姜助君药发表散邪,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生津,助白芍益血养营,姜枣相合,助桂、芍调合营卫,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药性,助桂枝辛甘以化阳,合芍药酸甘以化阴,为使药。本方为治疗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重在调和营卫,发汗力缓,药后需喝热稀粥助药力,有扶正解肌之功。按;桂枝汤与麻*汤虽同可用治外感风寒表证,但桂枝汤用桂枝配白芍,意在助卫和营,解肌发表,适用于外感风邪偏重,汗孔开泄,汗出而恶风,脉浮缓的表虚证。而麻*汤则以麻*与桂枝相合,意在发汗散寒,为辛温解表重剂,适用于外感寒邪为主,汗孔关闭,无汗而喘,脉浮紧的表实证。

桂枝麻*各半汤((伤寒论))桂枝一两十六铢(4.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各一两(各3克)大枣四枚(2枚)杏仁二十四枚(3克)。水煎服。

功用: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太阳病,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等症。

3.大青龙汤(张仲景)风寒两解。

(《伤寒论》)

大青龙汤桂麻*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方良

麻*六两(12克)桂枝(6克)炙甘草二两(6克)杏仁四十粒(6克)石膏如鸡子大(18克)生姜三两(9克)大枣十二枚(4枚).

水煎服。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扑之。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外感风寒,不汗出而烦躁,身疼痛,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实重证为本方主证。风寒不解,卫阳闭郁,始见化热,为其兼证。方中重用麻*六两,为麻*汤之一倍,可见发汗力增,为君药。桂枝通达营卫,助麻*发汗,为臣。石膏佐助麻*兼清里热,又可制约其发汗之力,使之辛温有度;生姜,大枣益气和中,顾护正气,共为佐药。炙甘草较麻*用量加倍,既可调和药性,又可缓和麻*峻烈之性,为使药。从中可以看到仲景在重用麻*的同时,又配用了清热大寒的石膏,同时用姜、枣,重用甘草保护胃气,面面俱到,实为学习的典范。本方发汗力强,风寒表虚自汗者,切不可用。

4.小青龙汤(张仲景)太阳行水发汗。

(《伤寒论》)

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①渴利慰

姜桂麻*芍药甘细辛半夏兼五味

①哕:哕(yuē),音约,呕吐时嘴里发出的声音。

麻*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各三两(各9克)半夏半升(9克)五味子半升(6克)。

水煎温服。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外寒内饮。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外感风寒表实为本方主证。痰多而稀,痰饮喘咳,舌苔白滑,为内兼痰饮之证。方中麻*为君,桂枝为臣,意同麻*汤,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燥湿化痰;五味子敛肺止咳,与细辛相合,以散收并用;白芍酸寒敛阴,使麻桂发中有收,发汗有度,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散中有收,宣中有降,外解风寒,内去痰饮,诸证自除。

5.葛根汤(张仲景)太阳无汗恶风。

(《伤寒论》)

葛根汤内麻*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

葛根四两(12克)麻*三两(9克)桂枝二两(6克)生姜三两(9克)炙甘草二两(6克)芍药二两(6克)大枣十二枚(3枚).

水煎温服。

发汗解表,濡润筋脉。

外感风寒,筋脉失养。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项强,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外感风寒,经气不利为本方主证。本方证较麻*汤多项背强几几,而无喘症,方中重用葛根解表祛邪,濡润筋脉,为君药。麻*、桂枝助葛根发汗解表,为臣药。芍药助桂枝调和营卫,并可缓和麻*之性;姜、枣和中益气,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6.升麻葛根汤(钱仲阳)阳明升散。

(《小儿药证直诀》)

升麻葛根汤钱氏再加芍药甘草是

阳明发热与头疼无汗恶寒均堪倚

亦治时疫①与阳斑豆疹已出慎勿使

①时疫:某一时令流行的某种传染病,②阳斑:即阳证发斑,症见头面胸背四肢出现红色斑点,高出皮肤,轻者各自分清,重者连成一片。

升麻干葛芍药甘草各一两(各3克)。

水煎温服,

解肌透疹,

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身热头痛,无汗口渴,以及阳斑、发疹和时疫初起等。

麻疹初起,疹发不畅,为本方主证。方用升麻升散阳明,解*透疹,为君药。芍药和营泄热,为佐药。炙甘草与芍药,酸甘以化阴,并可调和诸药,为使药。若疹出顺畅者禁用此方。

7.九味羌活汤(张元素)解表通利。

(《此事难知》引)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阴虚气弱人禁用加减临时再变通

羌活防风苍术各一钱半(各5克)细辛五分(1.5克)川芎白芷生地**芩甘草各一钱(各3克)。

水煎服。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症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痕楚疼痛,口苦而渴,舌苔薄白微腻,脉浮。

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湿邪重浊,故肢体酸楚疼痛;火性上炎而伤津,内有蕴热,故口苦而渴,均为兼证。方用羌活散寒除湿,发汗解表,为君药。防风、苍术助羌活发汗祛湿,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除各部位头痛,并助君药解表;*芩清上焦在里之蕴热;生地*清热生津,既可清血分之热,又可防止方中燥药过多伤损津液,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既可散寒,又能除湿,并可清泄里热。

8.神术散散风寒湿。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神术散用甘草苍细辛藁本芎芷羌

各走一经祛风湿风寒泄泻总堪尝

太无①神术即平胃加入菖蒲与藿香

海藏②神术苍防草太阳无汗代麻*

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方良

①太无:即罗太无,名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

②海藏:即王海藏,名好古,字进之,号海藏先生。

苍术二两(6克)川芎白芷羌活藁本细辛炙甘草各一两(各3克)。

加生姜3片,水煎服。

散寒祛湿。

外感风寒湿。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声重,身体疼痛,咳嗽头昏,以及大便泄泻等。

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外邪阻滞经脉,不通则痛,故头身疼痛,为次要症状。余症可随主证而解。方中重用苍术芳香燥烈,外可解表发汗,内可健脾燥湿,故泄泻可止,为君药。羌活助苍术散寒祛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入少阴经,川芎入少阳经,藁本入膀胱经,白芷入阳明经,合而用之可除诸经头身疼痛,又可助君药解表;生姜、葱白通阳解表,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按:本方用药与九味羌活汤相近。而本方纯用散寒祛湿解表,用苍术为君,可兼治脾虚泄泻;九味羌活汤除解表祛湿外,又内兼里热,故用*芩、生地清气凉血之品,二方同中有异,用药变化灵活准确。

(1)太无神术散(〈医方考〉)苍术厚朴各一钱(各3克)陈皮二钱(6克)炙甘草一钱半(4.5克)(上4味即平胃散)菖蒲藿香各一钱半(4.5克)。水煎服。

功用:祛湿解表,理气和中。

主治:时行不正之气所引起的憎寒壮热,周身疼痛,或头面轻度浮肿。

(2)海藏神术散(《阴证略例》)苍术防风各二两。

(6克)炙甘草一两(3克),加葱白、生姜同煎服。

功用:散寒除湿。

主治:内伤冷饮,外感寒邪,恶寒无汗等。本方较麻*汤发汗力缓。

(3)白术汤若将上方白术换苍术,不用葱白,名为“白术汤”,内治伤冷饮,外感风邪,发热有汗之症。因苍术可发汗,白术能止汗,用时酌情选用。

9.麻*附子细辛汤(张仲景)少阴表证。

(《伤寒论》)

麻*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

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①能康

①曷:曷(hé),音何,何时。

麻*二两(6克)附子一枚(9克)细辛二两(3克)

水煎温服。

助阳解表。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外感风寒为本方主证。少阴阳虚为兼证。少阴病本为阳气虚寒证,应不发热,今反发热,为外有表邪之象。但表证脉又应浮,今反见沉脉,知病在少阴。方用麻*发汗解表,为君药。细辛入少阴肾经,能解少阴风寒,为臣药。附子顾护肾阳。诸药相合,发中有补,使表解,而阳气不受损害,可见仲景之匠心。

10.人参败*散(朱肱)
  暑湿热时行。

(《类证活人书》)

人参败*茯苓草
  枳桔柴前羌独芎

薄荷少许姜三片
  四时感冒有奇功

去参名为败*散
  加入消风治亦同

人参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 桔梗茯苓各一两(各98)甘草五钱(5g)

上药为末,每服二钱(6g),入生姜、薄荷煎。

发汗祛湿,益气解表。

气虚外感风寒湿。症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疫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外感风寒湿邪为本方主证。咳痰胸闷,为兼痰邪;脉按之无力,为兼气虚。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通治一身上下风寒湿,为君药。柴胡、川芎发散解肌,行气散风,为臣药。桔梗、枳壳并用宣降气机;前胡、茯苓化痰止咳;人参扶正祛邪,散中有补;薄荷、生姜助解表透邪之九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用治四时感冒有良效。

(1)败*散若病人体质不虚,可减去人参,名为“败*散”。(2)消风败*散人参败*散与消风散(弘祛风之剂)同用,名为消风败*散,主治基本相同。

11.再造散(陶节庵)阳虚不能作汗。

(《伤寒六书》)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

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①

①谙:谙(dn),音安。熟悉。

*芪二钱(6克)人参桂枝芍药熟附细辛 羌活防风川芎煨生姜各一钱(各3克)甘草五分(1.5克)。

水煎温服。

解表散寒,助阳益气。

阳虚虚弱,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本方虽见阳虚气弱,但外感表寒应是主证,外邪除后方可扶正,此时解表为先。阳气虚弱当为兼证。方中羌活、细辛、桂枝散寒解表,为君药。川芎、防风助君药散风解表,活血行气,为臣药。*芪、人参、附子补气助阳,鼓邪外出,并防阳随汗脱,此时扶正是为了更好地祛邪;煨姜、大枣补益脾胃,调和气血,资助汗源,为佐药。甘草益气安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扶正不留邪,发汗不伤正,恰到好处。

12.麻*人参芍药汤(李东垣)内虚感寒。

(《以脾胃论》)

麻*人参芍药汤桂枝五味麦夂襄

归芪甘草汗兼补虚人外感服之康

人参麦冬各三分(1克)桂枝五分(2克)*芪当归身麻*炙甘草白芍各一钱(各3克)五味子五粒(1克)。

水煎温服。

散寒解表,益气养血。

脾胃虚弱,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或见吐血者。

外感风寒表证为本方主证。气血不足,内有郁热,皆为兼证。方以麻*发汗散寒,为君药。桂枝助麻*通达营卫,发汗祛邪,为臣药。人参、*芪补中益气;当归、白芍补血敛阴;麦冬、五味子滋阴生津,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相合,益气养血,滋阴清热,外散表邪,扶正解表。

13.神白散(朱端章)一切风寒。

(《卫生家宝万》)

神白散用白芷甘姜葱淡豉与相参

一切风寒皆可服妇人鸡犬忌窥探

肘后单煎葱白豉用代麻*功不斩

白芷一两(9克)甘草五钱(3克)淡豆鼓五十粒(6克) 生姜三片(3克)葱白三寸(6克)。

水煎温服。

解表散寒。

外感风寒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本方主证为外感风寒轻证。外邪束表,经输不利,故弘头痛,为次要症状。方以白芷散风止痛,为君药。葱白、淡豆豉通阳解表,助君药外散风寒,为臣药。生姜散寒和胃,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至于歌中“妇人鸡犬忌窥探”一句,纯属旧时对妇女的蔑视,为无稽之谈。

葱豉汤(《肘后备急方》)葱白一握(6克),淡豆豉一升(6克),水煎温服。

功用:发汗解表。

主治:伤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等症。

14.十神汤时行感冒。

(《太平惠民和剂局万》)

十神汤里葛升麻陈草芎苏白芷加

麻*赤芍兼香附时邪感冒效堪夸

葛根十四两(12克)升麻陈皮炙甘草川芎 紫苏叶白芷麻*赤芍药香附各四两(各6克)。

加生姜5片,连须葱白3茎,水煎温服。

解肌发表,理气和中。

感冒风寒,郁而化热。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加,无汗头痛,囗微渴,心烦,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或薄*,脉浮。

感冒风寒化热为本方主证。外邪不解,兼见肝胃气滞,症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方用葛根、升麻解肌发表,升津除烦,为君药。麻*、苏叶、白芷散表邪,止头痛,为臣药。香附、陈皮疏肝理脾:赤芍药清热和营;姜、葱通阳解表,共为佐药。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配合,寒温并用,辛凉为主,兼清里热,调畅气机,配合巧妙。

增辑

1.银翘散(吴鞠通)温邪初起,

(《温病条辩》)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咳加杏仁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银花连翘各一两(各15克)苦桔梗牛蒡子 薄荷各六钱(各6克)荆芥穗四钱(4克)淡豆豉甘草各五钱(各5克)。

鲜芦根煎汤,水煎服。

辛凉透表,清热解*。

风温初起。症见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脉浮数。

外感风热表证为本方主证。无汗,或汗出不畅,为兼寒邪之象,寒主收缩,毛窍开阖不利而致。风犯上首,首先犯肺,故咽痛咳嗽,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银花、连翘辛凉透表,清热解*,为君药。薄荷、牛蒡子助君药疏散风热,利咽止咳,为臣药。荆芥穗、淡豆豉开汗孔,透毛窍,散表邪;芦根、淡竹叶清热生津;桔梗载药L行,宣肺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桔梗利咽,共为使药。若肺热痰多,气逆咳嗽,可加杏仁、贝母降气化痰。热盛津伤,而口渴者,可加天花粉清热生津。热邪入里,可加栀子、*芩清热泻火。上述加减用药临床上可因证而用。

2.桑菊饮(吴鞠通)风温咳嗽。

(《温病条辩》)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

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桑叶二钱半(8克)菊花一钱(3克)杏仁二钱(6)连翘一钱五分(5克)薄荷八分(2.5克)桔梗二钱(6克)生甘草八分(2.5克)苇根二钱(6克)。

水煎服。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症见但咳,身不甚热,口微渴,脉浮数。

外感风热轻证为本方主证。温邪犯肺,失于宣降,故咳嗽较为明显,为次要症状。方中桑叶、菊花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为君药。连翘、薄荷助君药清热利咽,为臣药。杏仁、桔梗宣肺止咳;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生甘草助桔梗利咽化痰,并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为辛凉轻剂,既可疏风清热,又可止咳。若肺胃热盛,可加知母、石膏清肺胃热。按:银翘散与桑菊饮均可用治风温初起,组成中同有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5味药。但前者用银花、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透邪,清热解*力强,称为辛凉平剂;而后者有桑叶、菊花、杏仁宣肺止咳之功略强,各有侧重。

3.防风解*汤(缪仲淳)风温痧疹。

防风解*荆薄荷大力石膏竹叶和

甘桔连翘知木枳风温痧疹①肺经多

①痧疹:即风痧,因其形似“沙子”而得名。冬春季流行,多见小儿。初起类似感冒,轻度发热,咳嗽,特殊皮疹细小如沙,预后良好。

防风荆芥薄荷大力子(牛蒡子)生石膏 竹叶甘草桔梗连翘知母木通枳实(原书无用量)。

水煎服。

解表透疹,清热泻火。

大人小儿一切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

风温痧疹初起表证重者为本方主证。热邪内侵肺胃为其兼证。方用荆芥、防风透疹,为君药。薄荷、牛蒡子、连翘助君药辛凉透疹,疏风解*,为臣药。石膏、知母内清肺胃;竹叶、木通清心利尿;桔梗、枳实宣降气机,化痰利咽,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配合,透疹解表为主,兼清里热,以防温邪逆传心包。

4.竹叶柳蒡汤(缪仲淳)小儿痧痨。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竹叶柳蒡干葛知蝉衣荆芥薄荷司

石膏粳米参甘麦初起风痧此可施

西河柳五钱(6克)荆芥穗干葛牛蒡子各一钱五分(各4.5克)蝉蜕薄荷知母甘草各一钱(各3克)玄参二钱〔6克〕麦冬三钱(9克)淡竹叶三十片(1.5克) 甚者加石膏五钱(15g)粳米一撮(3克)。

水煎服。

透疹解表,清泄肺胃。

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躁烦,咽喉肿痛等。

麻疹初起,风寒外束,疹出不畅,为本方主证。邪热内侵为其兼证。方中重用西河柳入血分,善透疹;牛蒡子、竹叶清泄上焦为君药。荆芥、葛根、薄荷、蝉蜕助君药散风热,开腠理、透疹邪,为臣药。玄参、石膏、知母、麦冬清里热,生津液;粳米加强石膏和胃清热之力,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方中西河柳发泄力强,用量不宜大,疹点已透则不可用。

5.华盖散风寒致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华盖麻*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麻甘杏表散风寒力最雄

麻*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各一两(3克)炙甘草半两(l.5克)。

水煎服。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肺感风寒。症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脉浮者。

外感风寒,肺失宣降,为本方主证。痰气不利,为兼痰邪。喘咳为次要症状。方用麻*辛温解表,宣肺平喘,为君药。桑白皮、苏子、杏仁泻肺降气,止咳平喘;陈皮、赤茯苓健脾理气,渗湿化痰,为佐药。甘草益胃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肺为诸脏之华盖,故名为“华盖散”。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石去节否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水煎服。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感冒风邪。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等。

三、攻里之剂


  攻里之剂,即泻下剂。是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消积的作用,用以治疗里实便秘证的方剂。便秘是一种症状,指排便困难,和排便时间延长于正常。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有热结便秘、冷积便秘和虚性便秘的区别。根据“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则,泻下剂又有泻热通便(寒下)、温阳通便(温下)、润肠通便(润下)的不同分类。泻下剂易伤胃气,故得效即止,慎勿过剂。

1.大承气汤(张仲景)胃腑三焦大热大实。

(《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枳实厚朴大*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大*四两(12g)厚朴八两(24克)枳实五枚(12克)芒硝三合(6克)。

水煎分二次温服。若便通则停服第二次。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症见身热汗出,心下痞塞不通(痞),胸腹胀(满),大便干燥(燥),腹痛拒按,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下利清水,其气臭秽(实),舌苔*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等。

阳明腑实,胃肠热结为本方主证。燥屎不通,腑气不畅,故见痞、满,为次要症状。此时当急下热结,以救阴液。方中大*苦寒泻热,荡涤通便,以祛其实,为君药。芒硝咸寒软坚,助君药润燥通便,以除其燥,为臣药。厚朴苦温下气,消除胀满;枳壳苦辛破结,导滞消痞,为佐药。四药配合,荡涤与润燥相伍,除痞与消满相合,泻下行气并重,共凑峻下热结之效。本方急下热结,使之不再伤耗阴液,故有“急下存阴”之说。《伤寒论》有数条讲此用法。

2.小承气汤(张仲景)胃腑实满。

(《伤寒论》)

小承气汤朴实*谵狂痞硬上焦强

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风闭实可消详

大*四两(12克)厚朴二两(6克)枳实三枚(9克)。

水煎分二次服。若便通停服第二次。

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谵语潮热,脘腹痞满,舌苔老*,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

阳明腑实证为本方主证。痞、满仍为热结不通阻塞气机而致的次要症状。较大承气汤证本方无燥坚现象。故方用大*泻热通便,为君药。佐以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除痞满。而不用软坚润燥的芒硝。

三化汤(《活法机要))本方加羌活组成。水煎服。

功用:通便散风。

主治:类中风外无表证、内有二通不通者。但体壮之人方可服用。

3.调胃承气汤(张仲景)胃实缓攻。

(《伤寒论》)

调胃承气硝*草
  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朴实伤上焦
  中焦燥实服之好

大*四两(12克)
  芒硝半升(10克)
  炙甘草二两(6克)。

水煎温顿服。

缓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症见大便不通,恶热口渴,舌苔正*,脉滑数;以及胃肠积热引起的发斑,口齿咽痛等。

阳明腑实为本方主证。本方只见燥实,而无痞满之现。故方用大*攻积泻热,为君药。芒硝软坚润燥,为臣药。甘草与大*同煎,既可调和药性,又可保护胃气,为使药。按:以上三方俗称“三承气”,均用大*荡涤结热为君,主治阳明腑实证。而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俱备,方中芒、*、枳、朴同用,功在峻下;小承气汤仅有痞、满、实三症,故减去芒硝,功为轻下;调胃承气汤有燥、实而无痞满,故硝、*并用,而大*、甘草同煎,其功缓下。“三承气汤”虽然均可用治阳明腑实证,但由于症状的细微变化,而随之增减药物,使其攻下作用有峻缓之别。

4.木香槟榔丸(张子和)
  一切实积。

(《儒门事亲》)

木香槟榔青陈皮
  枳柏茱连棱术随

大*黑丑兼香附
  芒硝水丸量服之

一切实积能推荡
  泻痢食疟①用咸宜

①食疟:疟疾的一种,由饮食不节,营卫失和所致,症见善饥不能食,食后支满,腹大善呕,寒热交作等。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广茂(莪术) *连各一两(各3克) *柏 大*各三两(各6克) 香附子 牵牛各四两(各10克)。

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6克),食后生姜汤下。

攻积泄热,行气导滞。

痢疾、食积。症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沉实。

饮食积滞内停,生湿蕴热,肠胃热结,或痢疾,为本方主证。大便不通,气机阻滞,故脘腹胀痛,或里急后重,为次要症状。方中重用大*、黑丑攻积导滞,泄热通便,为君药。*连、*柏清热泻火,燥湿止痢,为臣药。木香、槟榔、青皮、陈皮、香附行气导滞,消除胀满或里急后重,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滞,共为佐药。诸药配合,攻下、清热、行气、活血并用,共奏泄热攻积,行气导滞之功。

5.枳实导滞丸(李东垣) 湿热积滞。

(《内外伤辨惑论》)

枳实导滞首大*
  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
  湿热积滞力能攘①

若还后重兼气滞
  木香导滞加槟榔

①攘:攘(rǎng音壤)排除。

大*一两(9克)枳实神曲各五钱(各9克)茯苓*芩*连白术各三钱(各6克)泽泻二钱(6克)。

研为细末,用蒸饼泡成糊,和药末做成梧桐子大药丸,每服五十至九十丸(6—9克).温水送下。

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湿热食积。症见脘腹胀满,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腻,脉沉有力。

湿热食积,阻滞肠胃,为本方主证。积滞内停,气机壅滞,故脘腹胀痛,为次要症状。食积不化,湿热内停,也可见泄泻下痢。方中大*攻积泻热,使积滞从大便出,为君药。*芩、*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臣药。枳实行气导滞,消除胀满;神曲消食化滞;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共为佐药。诸药配合,攻积导滞,清热祛湿,诸证自愈。本方泄泻、下利,为“通因通用”法。

木香导滞丸枳实导滞丸加木香、槟榔而成,可治兼有后重气滞的湿热积滞证。

6.温脾汤(孙思邈)温药攻下。

(《备急千金要万》)

温脾附子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大*五两(15克)当归干姜各三两〔各9克)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各6克)。

水煎分3次服。

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寒积腹痛。症见便秘腹痛,脐下绞痛,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寒积停滞为本方主证。脾阳不足,难达四末,故见手足不温,为兼证。方用附子温补阳气,祛除寒邪;大*攻积泻下,二药相合,共成温下之功,为君药。干姜助附子温中祛寒,芒硝助大*泻下攻积,共为臣药。当归、人参益气养血,顾护正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寓温补于攻下之中,为攻下冷积之良方。

7.蜜煎导法(张仲景)胃腑实满。

(《伤寒论》)

蜜煎导法通大便或将猪胆灌肛中

不欲苦寒伤胃腑阳明无热勿轻攻

食蜜七合(克)

将蜂蜜放在铜器内,用微火煎,时时搅和,不能发焦,等煎至可用手捻作时取下,稍候,乘热做成手指粗,两头尖,长二寸左右的锭状物。用时塞入肛门。

润肠通便。

津液不足,大便燥结。

津伤便秘为本方主证。一味蜂蜜润肠通便。对于内无热邪之虚性便秘,可用此法,免伤胃气。

猪胆汁导法,是将大猪胆一枚,和醋少许,另用一细竹管修削干净,并将一端磨滑,插入肛门,然后将已混合好的胆汁灌入肛中,可润燥通便。

增辑

1.芍药汤(张洁古)痢下赤白。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芩连与锦纹①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①锦纹:大*之又名。

芍药一两(5克)当归*连*芩各半两(各9克)大*三钱(6克)木香槟榔甘草各二钱(各5克)官桂一钱半(3克)。

水煎服。

清热解*,调纠气血。

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脉弦滑数。

湿热壅滞肠中为本方主证。积滞不通,气机不畅,故里急后重;湿热熏蒸肠中,气血不和,故下痢赤白,均为次要症状。方以*芩、*连清热燥湿,苦寒止痢,治湿热成痢之本,为君药。臣以大*泻热祛积,清肠除瘀,为“通因通用”之法,助君药止痢。芍药调和气血,缓急止痛;木香,槟榔调气以除后重;当归、肉桂行血则脓血自愈二共为佐药。诸药合用,使湿热祛,气血和,积滞除,痢疾自愈。按:本方为清肠止痢常用方,故现在《方剂学》中多归入清热剂中。

导气汤(《证治准绳》)是本方去甘草、肉桂,加入枳壳三钱(9克)而成。

功用:清热解*,行气导滞。

主治:湿热痢疾。症见里急后重,便脓血,脘腹作胀弋滞较重者。

2.香连丸(杨士瀛)赤白痢。

(《兵部手集方》)

香连治痢习为常初起宜通勿遽①尝

别有白头翁可恃秦皮连柏苦寒方

①遽:遽(jàu),音距,急,仓猝。

*连(用吴茱萸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二十两(克)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克)。

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或按比例水煎服。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湿热痢疾。症见脓血相兼,里急后重

大肠湿热,积滞内停,为本方主证。方用*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为君药。木香行气止痛,为佐药。

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二两(15克)*柏*连秦皮各三两(各12),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凉血止痢。

主治:热*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脉弦数。

3.更衣丸津枯便秘。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更衣利便治津干芦荟朱砂滴酒丸

脾约别行麻杏芍大*枳朴蜜和团

朱砂五钱(15克)芦荟七钱(21克)。

滴好酒少许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钱(3-6克),温水送服。

泻火通便。

肠胃津伤。症见大便不通,心烦易怒,睡眠不安。

肠胃燥结为本方主证。肝火偏旺,故心烦易怒,为其兼证。方用芦荟苦寒润下,兼泻肝火,为君药。朱砂性寒下达,清心安神,为臣药。

麻子仁丸(《伤寒论》)麻子仁二升(20克)芍药半斤(9克)枳实半斤(9克)大*—斤(l2克)厚朴一尺(9克)杏仁一升(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脾约证。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

下接《汤头歌诀》白话解(2)

更多医理药论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