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是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李老精于中医四大典籍,并曾得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之真传,且兼会百家,博采众方,对危重急症每起沉疴,效验卓著。笔者曾随李老学习,深感其治喘效佳,重视调理气机。今仅就李老治喘之点滴经验整理如次,错误疏漏,请予赐教。
一、急则治标,尤重降逆
《内经》云:“诸气郁,皆属于肺。”肺主气,司呼吸,喘证乃肺之病变。喻嘉言认为,喘病无不本于肺。实喘乃肺受邪,首先是气壅而不降。张景岳说,肺主皮毛而居上焦,故邪气犯之则上焦气壅而为喘。李老对实喘悉遵循“急则治标”之原则,尤重肃降肺之气逆。他认为,实喘气逆首当其冲,降气逆可以平喘,滋腻壅滞之品在所禁忌,误补升提均可助邪为虐。
急性发作的哮喘,多数乃为感受外邪所致之实喘,然又有寒喘与热喘之别。寒喘因感受风寒,寒邪束肺,或有寒痰交阻,肺气不宣。初起可兼恶寒、头痛、身痛等表证征象,尤以咳嗽、气喘,或喉间有喘鸣声、胸闷、痰多稀薄为主,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治以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常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汤等。热喘因感受风湿之邪,或痰热壅滞于肺,肺气上逆,初起可有恶寒或寒战,尤见发热,咳嗽胸痛,痰多稠*,咯吐不爽,苔*腻,脉浮滑而数。治以清热宣肺,平喘止咳,用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然而,不论寒喘与热喘,都有肺失宣肃,气机逆乱之病机。正如近代医家金子久所说:“肺气清肃则升降无碍而呼吸自如,一有逆乱,便生乖违。”故在治疗实喘的寒喘及热喘时,除分别予以宣散、清解之外,尤重肃降肺之气逆,选用降气之品配伍应用,往往收到喘平嗽减之效。张景岳亦说:“气分受邪,上焦气实作喘,人壮力强,胀满脉实者,但破其气而喘自愈。”
肺与大肠相表里,喘证肺之升降失司,肺气不降,大肠不通,故喘家往往大便数日不解,或频频登圊而便不干且难下,此亦肺与大肠失降所致,应重视大肠的降浊。程钟龄《医学心悟》说:“内热闭结,大便不通,热气上冲,致肺金清肃之令不得下行,因而喘急,此因胃热攻肺,故可下之,俾其热气流通而喘定矣。”李老常用晚蚕砂、皂角子、瓜蒌仁、蒲公英、川*炭等药,清润降浊以通大肠,待大气一转,肺降喘平。常用方剂有葶苈大枣泻肺汤、旋覆代赭石汤、三子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等。常用降肺逆药有:葶苈子、旋覆花、代赭石、苏子、莱菔子、白芥子、枳壳、枳实、厚朴、半夏、麻*、杏仁、射干、前胡、紫菀等。
二、痰饮为患,调理脾胃
医家有云:“见痰休治痰。”哮喘证因寒束、热犯,法当温散肺寒,清热泄降自无疑义。然而哮喘夹有痰饮者也不少。痰与饮阻碍气机,升降失其常度,也常加剧哮喘的发作,造成痰因气升,气因痰阻,痰气相结,阻塞气道。正如何梦瑶在《医碥》中所说:“痰塞肺窍,久而不开,喘何由除?”哮喘有停痰积饮者,并用治痰饮之药才能取得速效。古方如小青龙汤、射干麻*汤等方,可见其除用平喘止咳降逆药物外,也还用了大量的治痰化饮药物。
临床上哮喘夹有寒痰者,可用半夏、陈皮、南星、芥子、干姜、茯苓等药物;夹有热痰者,可配伍贝母、竹茹、天花粉、瓜蒌、胆星、天竺*、郁金、远志等药。由于痰因气升,气因痰阻,所以在治痰药(温寒痰、燥湿痰、清热痰、涤顽痰)中再伍以降气药,使痰开浊降,气道通顺而喘平饮去矣。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痰饮一去,气机始通,加快平喘效果。
值得提出的是,李老对于哮喘夹痰饮者,尤重区分虚实之证。实痰攻伐无过,虚痰则应调补。这里所谓的调补,不是蛮补,而是调理脾胃升降之气机。要知道误补、早补、过补、滞补皆可阻碍肺之清肃,反而壅满喘剧。金子久说,呼出之气,心肺主之,吸入之气,肝肾主之,呼吸之中,又主脾胃,盖脾胃位乎中,为呼吸之总持,肺脾清肃健运,则升降无碍而呼吸自如。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对于虚喘夹痰者,巧妙地将祛痰降气与益气运脾药合于一方中。如在降气平喘方中,加用*参、白术、山药、扁豆、莲米、芡实、薏米、*精、炙甘草等药,从而达到脾胃的游溢精气,散精归肺作用,使肺气充而行通降,若雾露之溉,气降逆平。但补气健脾药在具体用药的配伍上应注意小其量,只求益肺气、运脾气,以防过用升腾,或招致中满肺胀,喘更加剧。
肺胃阴虚之体,或久喘阳损及阴者,每于定喘止咳药中加用益阴降胃之品,如荷梗、石斛、玉竹、沙参、麦冬、花粉、生谷芽等,以使阴充胃降津和。
三、缓则治本,崇纳肾气
哮喘,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喘息更甚,形瘦神疲,气不得续,汗出,或肢冷面青,舌淡,脉沉细数,或平素可有腰酸肢软。此久病哮喘,肾气匮乏,摄纳失常。前人的经验证明,喘“在肺为痰,在肾为虚”。故久喘当以补肾纳气为治,可用金匮肾气丸、都气丸、六味地*丸等治疗。
临床上,偏肾阴虚者,可用熟地、山萸肉、山药、天冬、枸杞、白芍、桑寄生、制首乌、沙苑子、紫河车等以滋肾养阴。偏肾阳虚者,可用附片、肉桂、仙灵脾、仙茅、补骨脂、巴戟天、杜仲、当归、肉苁蓉等以温补肾阳。
李老在治肾精内亏、摄纳无权、气不归根所引起的虚喘时,尤重对纳气之品的应用。如山萸肉、核桃肉、五味子、紫石英、灵磁石、怀牛膝、沉香、蛤蚧等。此外,在纳肾之剂中,也常用有益阴作用的镇潜摄纳药,如龙骨、牡蛎、鳖甲、龟板等。在益肾纳气定喘中,即使对于偏于肾阳虚者,也必于阴中求阳,常配合育阴之品。对于偏于肾阴不足者,也必阳中求阴,往往在益阴基础上佐以温阳之柔而不燥的药物,以得阴阳相济,虚喘纳气归原之效。在治疗支气管炎哮喘之肾虚喘时,李老还经常告诫,必待肺气已降,脾胃升降司运,确出现肾不纳气时,方可用纳肾定喘之药,不可操之过急,或过用滋腻,以致喘逆胸满。当外邪已除,真虚已见,喘仍时发,每以益肾纳气之品渐次投去,以探消息,最后达固本纳肾目的,确为经验之谈。
至于哮喘不发之时,纳肾治本,每可减缓哮喘发作,这已为医家所证实。张景岳就认为,喘有夙根,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哮喘未发时,李老常以扶正之健脾、益肺、固表、纳肾为方做成散剂或丸剂,以事治本。就是发作之时,也常据病情适当灵活配用沉香粉、河车粉、人参蛤蚧粉或黑锡丹、金匮肾气丸、六味地*丸等服之,起缓则治本、纳肾气、定虚喘的作用。
总之,哮喘“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脾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此一定章程。若欲除根,必须经年累月,服药不断,倘一曝十寒,终无济于事也”(《环溪草堂医案》)。然而,当哮喘发作之时,就其寒痰、热痰诸症状,气机的宣、降、运、纳是至关重要的。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名医真传》,作者:石国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网络、平台仅作分享,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有侵权,表示歉意,联系删除。欢迎投稿:yijiaming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