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眩晕医案一则 [复制链接]

1#

林某,女,53岁,年11月23日初诊。

主诉:反复眩晕4年。

病史:4年前无明显诱因始出现眩晕,作时无视物颠倒,医院诊断“神经性头晕”,予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停药后仍反复发作。近日眩晕又作,慕名来诊。辰下:偶有眩晕,时作时止,腰痠,身困乏力,纳一般,大便质稀,寐差,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六味地*丸合补气通络方。

生地*12g山药12g山萸肉12g

*芪30g葛根20g牡蛎30g(先煎)

珍珠母20g(先煎)石决明20g(先煎)鸡血藤20g

鳖甲18g(先煎)茯苓20g莲子20g

陈皮12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餐后40分钟温服。

二诊(.11.30):药后近一周未作眩晕,仍感腰痠,余可,舌脉同前。予上方改*芪40g,加石菖蒲9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12.7):眩晕未作,腰痠减轻,诉夜尿较频,舌脉同前。予二诊上方加桑螵蛸15g、芡实20g,再服14剂后,诸症悉平。守法巩固调治2月余,未再发眩晕,病告痊愈。

按语:《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之病不离于肝,但非独因肝致病,尚有“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之说。本案患者年过七七,脏腑精亏,先后天之本乏源,肝脾肾三脏俱虚。肝气衰变,疏泄失司,其体为阴,阴精亏虚,风阳乃动,上扰脑窍,则见眩晕;脾气不健,中州不运,清气难生,则见身困乏力;气虚日久,气血瘀滞,阻于脑窍,亦加重眩晕;脾气亏虚,痰湿内生,下注肠腑,则见泄泻;浮阳挟痰浊入脑窍,则加重眩晕;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腰府失养,则见腰痠。故本案当辨证为肝脾肾亏虚,痰湿瘀互结。

吾师治以三脏并补,活血通络,祛湿利浊,潜阳止晕,投六味地*丸合补气通络方加减治疗本案。方中生地、山药、山萸肉乃地*丸中之三补,其中生地*,养肝肾之阴,以制邪阳,山药脾肾双补,填补脏腑精气,山萸肉,肝肾并补,酸以入肝,养肝为主,涩脏腑之精,三药合用,肝脾肾三脏之精得充。合补气通络方中*芪、葛根、生牡蛎、鸡血藤,其中*芪补气健脾,增其气力;葛根通络生津,升清阳;生牡蛎潜阳,养肝肾之阴;鸡血藤,活血通络,通利脉道。鳖甲、珍珠母、石决明三药重镇潜阳,滋肝明目,以助牡蛎潜上越之阳;茯苓、莲子,助*芪、山药补脾气,祛湿浊,止泄泻。陈皮行气运药,使药力可运行周身,补而不滞。

二诊时眩晕未发,守方增*芪剂量至40g,加石菖蒲,化湿开窍,醒神益智,通明脑窍。三诊时药后证缓,患者诉有夜尿频的症状,故加桑螵蛸、芡实,固精缩尿止遗。药后诸症悉平,守方调护巩固2月而愈。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