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治疗咳嗽的一张王牌方前胡止嗽汤 [复制链接]

1#
治疗咳嗽的一张王牌方是前胡止嗽汤,让我爱不释手

以下文章来源于通玄医道,作者通玄医道

学医之初,看到本乡一位70多岁的善治妇科病的民间老草医杜老先生每天找他看病的人排成队,心里就在想,他是怎么学的这么有技术。后来,有一次,看到他坐在椅子上手里握着旱烟袋,眯着眼晒太阳,待他“醒”过来,我就恭敬地凑过去请教,老先生白眉一挑,说,想讨秘方吗?我说不是,想听您讲讲怎样才能当医生给病人看病。他说,趁年轻,多看书,多看老中医的经验。而后又说,老中医的经验会让你少走不少弯路。

杜老最拿手的是妇科病和疮痈的治疗,当地流传一句话“看妇女病找杜老”。他曾经送我一套古本清代喻嘉言编著的《医门法律》,至今一直收藏着。

后来,我就开始购买老中医医案医话之类的书籍,特别是,年花6毛钱买了一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厚达页的《老中医经验汇编》,从上面看到一位老中医治疗慢性鼻出血的自拟方,用于临床屡试屡验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前后买了上千本医书。那个时候,胆也比较大,看到老中医的经验方就想试试,果然,有些方子一打就中。

农村最多的常见病就是感冒咳嗽,感冒药吃不好,就打针(肌肉注射),打针不好就挂吊瓶输液,有些是感冒治愈后留下的咳嗽,有些是慢性支气管炎引发的常年咳嗽。别看咳嗽不是什么大病,没有哪位医生敢拍胸脯说,来一个治好一个。“名医不治喘,治喘不露脸”。名医都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些普通大夫就更感棘手。

在农村,你不把常见病像感冒咳嗽、牙痛、头痛、腰腿痛搞定,想叫人信奉你,门都没有。为什么有些老中医一辈子守着一个方子可以应对大多数疾病?因为他把这个方子彻底弄懂弄透了。为什么有的老中医主要针对一两种病而用心,因为这叫一招鲜吃遍天。

古代有个大医名叫刘草窗因为一个痛泻要方辉煌一生。现在也有不少名医对某个古代名方用得出神入化,像重庆名医马有度对张仲景小柴胡汤的运用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以前,本人治疗咳嗽喜欢用张仲景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稍作加减,效果非常满意,有关治疗方法已经在另一篇文章作了详细介绍。今天要介绍的另一个效方是山东名医郭永来先生自拟的前胡止嗽汤。

年逛书店,看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由郭永来老中医编著的《杏林集叶》,封面上有“一招鲜吃遍天”的字样,立马买了一本。开始没有马上看,因为家里的老中医编著的书籍太多了。后来,在翻看的过程中,越看越觉得这位老中医写书的认真,治学的严谨,名气虽非名闻遐迩,却也是扎根乡村治病救人的医中翘楚。

当看到书中“屡用不爽的前胡止嗽汤”一节时,心里就开始澎湃了,这位朴实无华的老“赤脚医生”一定是有感而发,敢掷地有声说“屡试不爽”,一定是身经百战,凯旋无数。

“如果说止嗽散是程钟龄的经验结晶,那么前胡止嗽汤可算是我几十年来治疗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哪怕是名声远播的大医一般都是会谦虚一点,郭老把前胡止嗽汤定为“精品”,肯定是手中至宝。

此方不但能治疗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适用于迁延性咳嗽。迁延性咳嗽不就是感冒因为误治或者过用寒凉药物或者抗生素留下的后遗症吗?如果有这个疗效,这样的患者在农村太常见了。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咳嗽绞尽脑汁,始终找不到灵丹妙药。

前胡止嗽汤无异于一个甘露方,是咳嗽患者的及时雨。

原方组成:荆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甜杏仁5-10克、甘草5-10克、杷叶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陈皮5-10克、天竺*10-20克、贝母5-15克、芦根10-20克、全瓜蒌10-20克。

这是一张治疗“有痰的咳嗽”的方剂。适用于痰涎粘稠垢腻,否则不可用。

如果咳嗽兼喘者(喘不甚重者宜,重则不宜),以麻*易荆芥。因此方药味不苦,特别适合小儿患者。

主治: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漉漉。可有低热或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都在十几天至一两个月之间,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点滴药物)和止咳药无效者。或因失治误治而致长期咳嗽不愈,或伴有低热不退者,小儿患者尤宜。

加减:午后低热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外感风邪较重可加防风;喘者可去荆芥而用麻*;贝母价贵也可不用。

这个方子脱胎于清代医学家程钟龄著名的止嗽散去了百部、橘红加了一些清肺降气止咳化痰的药物。止嗽散多用于咳嗽咽痒的喉源性咳嗽,“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祛贼之势”。而郭老的前胡止嗽汤则以止嗽散为方根,加了清热豁痰的药物,而使方剂更有针对性和普适性。

郭老去掉了止嗽散中的百部是因为味苦小孩不喜欢喝,没用橘红是因为无真。

治咳先治肺,治肺先降气,气顺则火降痰消,而逆者不逆,咳者不咳。方中除了大队止咳化痰药物之外,枇杷叶,具有通宣理肺的作用,枇杷叶下气之功最速。能够降气治热嗽。中成药枇杷清肺饮,枇杷叶糖浆的主要原料就是枇杷叶。

枇杷叶,降肺气能把痰垢降到大肠去。*痰难咳,要用枇杷叶。所以,碰到老是咳嗽不好,咳痰多,只要是*的,就用枇杷叶。如果白的,需用款冬花之类。

民间把枇杷叶称为“铁扫把”。也就是说肺里的热痰粘痰去不掉,用上它就等于用扫把往下扫,一直把粘痰扫到大肠排出去。前胡、桔梗、杏仁、紫菀等只能化痰而降气力度尚嫌不足,枇杷叶是降气化痰两者兼具。

还有除热痰第一把手的瓜蒌。

《本经逢原》:“瓜蒌实,甘寒润燥,宜其为治嗽消痰止渴之要药,以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耳。”《本草衍义》:“治肺燥,热渴,大肠秘。”《本草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止消渴。利大肠,消痈疮肿*。”

这个瓜蒌从象来看就像人的胸部,它的皮能宽胸降气,籽能润肠。张仲景小陷胸汤中三味药它就是一味干将,除胸中热痰。治疗胸痹的瓜蒌薤白白酒汤也是主药,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除痰热疗胸痹,功能盖世。

在前胡止嗽汤中用瓜蒌取其“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这个垢腻郁热就是热痰造成的,瓜蒌和枇杷叶相配,可谓两雄并立,对胸中热痰有豁刮之力。

笔者临床应用时,枇杷叶用炙枇杷叶。《本草新编》:“枇杷叶,用时去毛,但止用之以止阴虚之咳嗽,他嗽不可用也。”

枇杷叶经冬不凋,是益阴妙药。因叶上毛多,必须以水洗去,或者用炙枇杷叶。否则,毛入喉中,能引起咳嗽。

单用降气5—8克即可,如果清热化痰需用20—30克。肺热痰粘又有大便便秘者,用全瓜蒌,兼以通肠。

怎样判断热痰?过去一直靠舌苔和痰的颜色分辨。其实,有些热痰并不是*色的。后来,跟着湖南陈厚忠老师学得一招,凡是痰容易咳出的是寒痰,不容易咳出或者有点黏的是热痰。证之临床,果然可靠。

验案

赵某,男,9岁。母亲代述:体质弱,经常感冒。今年10月,洗澡之后感冒,医院输液治疗6天回家,和往常一样又开始咳嗽。因为体虚没有抵抗力,喜欢早上煎鸡蛋吃。刻诊:体弱貌,时不是要连续咳嗽几声,有痰,不*,在嘴唇上粘着,有时要吐到扣子上。摸着前额发热,测量体温37.6度,鼻孔出气发热,两天大便一次,黏腻不爽。舌苔腻,脉滑数略浮。与前胡止嗽汤加减: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6克、甜杏仁6克、甘草6克、炙枇杷叶6克、白前6克、紫菀9克、陈皮6克、天竺*6克、浙贝母6克、芦根6克、全瓜蒌10克。水煎服。上下午各服用一次。3副。忌生冷瓜果、冷饮、黏滑食物鱼蛋奶糖。

患者走后,一直没有再来。后来坐车遇到,孩子母亲说,3副没吃完就不咳嗽了,连鼻子也透气了。药方收拾(收藏的意思)着呢,以后犯了再吃。

按语

此案用的是郭老的原方,将方中贝母改成便宜的浙贝母,虽然不及川贝母的止咳化痰之力,但也效果不错。由于川贝母价格昂贵,临床上好多老中医也经常用浙贝取代川贝母。

在诊断小孩是否有内热时,可以用手放在小孩的鼻孔感觉一下,一般来说肺热的患者鼻孔出气都是热的,鼻孔边缘还会有鼻涕饹馇。

运用此方,要抓住“咳嗽有痰,痰不易咳出,体热不高”几个证眼。如果是咳痰容易,痰又呈白色,可以考虑六君子汤加味;如果是清稀痰涎,又见鼻涕泗流,要考虑用张仲景小青龙汤。另外,本方对干咳无效。干咳以降肺气为主,可以选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清燥救肺汤等。

有一点可能大家认为无关紧要的,那就是忌口,上面方剂后面已经提示。对于“形寒”的患者来说,为服药前饮冷会加重病情,正在吃药是饮冷会药无寸效或前功尽弃。若刚刚治愈,便饮冷吃禁忌食物,很可能会重蹈覆辙。

咳嗽难治在于不好辩证,辩证对了,用方准确,也不是很难。

感谢郭永来老师创制的前胡止嗽汤,真的是咳嗽患者的福音。

提示:不懂中医药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罗大伦-关于空调冷气

刘希彦:人类到底有没有可以治病的药?

刘力红:我为何屡屡拜师

传承千年的乌梅丸,竟有这么奇妙!

中成药选药百宝箱

小柴胡汤为什么能治便秘?

摆脱了纠缠我近5年的乳腺增生

谈谈什么是阴虚

罗大伦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曹青山

民间中医治病的几则验方趣闻

关庆维

不被理解的中医药:迷茫的病患

抗生素中*的故事

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熊继柏-纠正中医人几个错误的观念

刘渡舟:我来系统谈谈心慌心悸的证治

表里同治是治疗杂病的根本出路

耳聋耳鸣,切不可一味补肾

肝郁了吃逍遥丸还是加味逍遥丸?

疫苗之反常识

熊继柏谈新冠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

国医大师朱良春杂病经验方

我的试药体会-医者必看的试药体验

参苓白术散可治这5种病

脾胃大师李东垣教你服中药

痛风病的思考-安歌

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

余国俊:视物变形半年案

千万“人流”手术,不是单纯的性问题

"逆流挽舟"法治痢疾的经典思路

夏天跟章次公先生学习用西瓜

李士懋谈一个治疗胃病的泡茶小方

掌握便秘证要点辨证施治

改善近视老花眼

张锡纯妙用鸡内金治诸脏顽“积”

过度营养并非保健

九旬老翁主要靠饮食调养战胜癌症的启示

赵友琴先生治疗温热病八法

我徒弟的病要是治不好,我以后再不做医生了

一张治视力不好的方子

正确看待中成药副作用“尚不明确”的问题

医生治病,不能“治了病,反害了命”

家传秘方“如意黑白散”治疗白癜风

李可的三畏汤治疗胃肠病

老中医李可验方大全李可:一个神奇的治痛奇方

虚火上炎,李可教你用陈士铎的引火汤

李可: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

中医大家李可健康讲座

中医大家李可健康讲座

中医大家李可健康讲座

中医大家李可健康讲座

李可:一生学做中医55年,如何闯过剂量关和*药关?

李可:临床最实用的30个方剂

大医李可妙用经方十首

小青龙汤李可临床经验

“救命先生”李可和他的弟子们

用圆运动治病的病案五则

97岁女中医死后刻在墓碑上的秘方

*煌: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煌怎样用桂枝茯苓丸

*煌:经方治疗咳喘

*煌教授谈新型冠状病*的经方防治

*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