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http://pf.39.net/bdfyy/xwdt/荣昌莲花寺刘氏医学传承概要
刘显光
莲花寺刘氏从年入川,入川后定居于荣昌区盘龙镇莲花寺刘家瓦房(旧名天池山,县志有记载)一带。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外面交流增加,莲花刘氏深受巴文化及中原文化影响,刘氏族人既性格率真热情,又崇尚儒学,重视教育,建立了私塾、公学等。莲花寺刘氏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先后出了多位举人和进士。
中国中医事业在清前期繁盛,至清中期朝廷废除官药制,医官裁撤,民间中医迅速发展,其医术传播有世家相传,也有名师带徒、弃儒从医等方式。此期间莲花寺刘氏中医世代传承,保留并传承至今。
一、传承源流
荣昌莲花寺刘氏医学流派属于中医复法大方(ComplexDecoction)流派(见文后介绍),以复法大方治疗诸多疑难杂病见长。荣昌莲花寺刘氏医家为当地医学世家翘楚,传承时间长,且在当地群众中影响较大。其先祖刘毓贤,字廷芳,号莲生,生*庆年间,岁贡生,以医为业,著有《焚馀稿》但未为后世传下,有门生数人,在《荣昌县志》中有记载。
从廷芳公始,刘氏医学传承至今余年,家传已至九代,距今较近者第六代传人刘传荣(.12--.12),字德生,早年在荣昌、自贡、隆昌等地区行医,擅长运用中医膏丹丸散治疗各类内外妇儿科疾病,医名甚著,于年迁居荣昌区葛桥社区,在葛桥社区豆腐坳坐堂行医,解放后进入葛桥卫生院工作,曾救治过无数病人。第七代传人刘荣根传承刘氏医技近五十年,擅长治疗内、妇、儿、外等诸多疑难杂症,远近闻名;第八代传承人刘显光,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继续传承莲花刘氏中医,曾去马来西亚工作并教授中医药学,擅长治疗各类肝病和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类肿瘤以及妇、儿等疾病,声名远扬。第九代传承人刘恒佚正在就读大学中医学专业。
二、学术特色
(一)理遵《内经》《难经》,博采诸家
荣昌莲花寺刘氏医学流派诊治疾病为各科杂病,广涉内科、妇科、儿科。其子孙弟子习医以《医学启源》《四言药性》《汤头歌诀》《濒湖脉学》打基础,进一步则精研《*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进入临床跟诊时结合诸家学说学习各家学术特色,如《小儿药证直诀》、《脾胃论》、《温病条辨》等以及家传医书。其医学以《内经》为理论基础,不拘一格,融百家之长。虽是世代以中医为业,但莲花寺刘氏家族并未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技能,只要对疾病治疗有益的,都要去看看、去学学,真正有用就传承下去,如此“汇涓涓细流以成江海”,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是家族传承数百年未断的重要因素。
西学东渐之际,西医传入我国,第六代传人刘德生虽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但并不排斥西医,反而主动学习,不断尝试,对于西医治疗有效的手段也同样兼收并蓄。受祖辈影响,第八代传人刘显光是坚定的中医热爱者,对于西医学也并无偏废,且数十年研习不辍。他认为中西医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医应当学习西医之长,以补己之短,提倡“知己知彼、西为中用”,临床中擅于运用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来诊断疾病,发展、完善中医的辨证、治疗方法。
(二)四诊中重舌诊、脉诊
荣昌莲花寺刘氏医学流派在辨证时重视脉诊、舌诊。遇疑难病证,见寒热错杂、真假难辨时,常用此二法以明辨病候。脉诊对于辨别虚实、判断疾病预后十分重要,而舌诊取法于温病学,认为对于津液、浊邪的辨识尤为关键。从前没有现代医学检验设备,中医四诊对于疾病诊断、预后的判断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莲花寺刘氏医学流派仍然把舌诊和脉诊放在重要位置。第六代传人德生公精于脉诊,确能通过脉诊查知主要病症。曾有人不服,想要考考他,将他拦于路上,指着躺在地上的人说请他看病。德生公诊脉后,告诉他现在没有生病,但三天后会“打摆子”(疟疾)。那人当然并不相信,反而嘲笑起来。三天后,他果然找到德生公,告诉他昨天真的发疟疾,请他治疗。
(三)重五脏辨证
荣昌莲花寺刘氏医学流派在辨证治疗疾病时,第六代传人德生公遵循《内经》要旨,并撷取金元时期医家张元素之精华,结合莲花寺刘氏医学百年传承经验,构成了莲花刘氏医学的五脏辨证学说,舍弃了之前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的繁杂和冗余。使医学更简单更便于诊疗疾病,特别是对复杂的疑难杂病化繁为简,最后达到很好疗效。
德生公生前根据《素问五脏生成篇第七》“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治疗骨髓炎,从治肾入手,通过调节肾阴肾阳的平衡。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改变了很多患者被截肢的命运。
第七代刘荣根和第八代刘显光根据《内经》肾“主骨、生髓、主纳气”的功能,结合莲花刘氏百余年从肾入手治病的临床经验,从治肾入手治疗现代医学的肺系疾病、骨骼疾病、脑部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不孕不育、妇科男科疾病、肿瘤以及睡眠疾病,均取得很好疗效。
莲花刘氏医学流派历代十分重视营血在人体内的作用,人体各个器官和附属器都依赖于营血的滋养,有营血的滋养才能正常的运转,在临床上不仅调营以治疗一般虚弱之症,而且很多急重症,如肝衰竭等也是以调营为先期主要治法。故莲花刘氏历代处方阿胶和三七的使用频率最高。
莲花寺刘氏医学流派同时也十分注重对肝脏的调治,由于肝为藏血之器,又有全身血液的输布功能,和营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营血的
不足是肝脏疾病的重要因素。
经过历代莲花寺刘氏医学流派的传承和积淀,第八代传承人刘显光总结了治肝十二法:补肝(生地、当归、枣仁、沙参、肉苁蓉等)、暖肝(肉苁蓉、肉桂、仙茅等)、清肝(栀子、茵陈蒿、丹皮等)、疏肝(柴胡、香附子、青陈皮等)、敛肝(乌梅、白芍、木瓜等)、散肝(逍遥散)、柔肝(牛膝、柏子仁、沉香、旋复花等)、缓肝(甘草、浮小麦、大枣、合欢皮等)、平肝(白蒺藜、钩藤、合欢皮等)、镇肝(石决明、代赭石、磁石等)、通肝(蜈蚣、天麻、蝉蜕、僵蚕等)、活肝(鳖甲、水蛭、土鳖、三棱、莪术等);调营治肝的药物历代都惯用三七、阿胶、白芍、当归、川芎、丹参等血药。通过这十二法治疗了众多与肝脏有关的疾病,均取得很好疗效。挽回了很多严重肝病病人的生命。
三、家传风范
(一)医儒相济,诗礼传家
中医学与儒学都根植于中华文明,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由中华文化所蕴涵的自然观、方法论而形成的思想和理论体系,深深地影响着中医学的发展。自古以来,医道与儒学就是相通的。刘氏家族医学的传承也与历代传承人熟读儒学经典,国学基础深厚不无关系。家中世代行医,也是世代诗礼传家,对于小儿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视,于学医之前都延师至家或送入私塾学习古典文化,这不仅培养了爱好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有益于以后的中医学习,且自小受儒家思想影响,品德修养也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二)仁心济世,淡泊名利
荣昌莲花寺刘氏医家有个不成文的家规:行医济世心怀仁爱,但不以医术谋利。刘家世代行医,因医术精湛,医务繁忙,所收诊金不少,家中衣食无忧,但从祖上至今都未置多余田产,仅够生活所需,也未开设药铺。这是先祖希望子孙后代专心业医而设。历代传承人都遵守这条家规,不置产业,不以医术谋利,而是将资金用于子孙教育,救济贫苦。
刘氏家族厚德尚学,不仅重视医术传承,对于传承人的医德也要求很高。对于历代传承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人品好、医德好。第六代传人刘德生为人豁达,勇于任事,且宽厚仁爱,乐于助人。他常说:“医为仁术,医道即人道,怀博爱之心,精研医术,方可以为医。”德生公德艺双馨,深得患者爱戴,享誉四方。
20世纪80年代初,有位隆昌患者因小腿骨髓炎溃烂流脓并有发热等症,因他家中经济条件不佳,丧失劳动能力。患者贫病交迫,心中焦苦万分,无奈之下,不辞辛苦,慕名来求德生公看病。当时已经退休的他,经济条件也不宽裕,却自己出资买药炼制红升丹,并留病人暂时住下,免费给他吃住,免费提供药品。经过一段时间精心治疗后,病患终于痊愈,患者心中感戴万分,提出要给予报酬,却被德生公拒绝。
如今年届七旬的第七代传人刘荣根,仍然坚持门诊。也总是不忘做公益事业,捐资修公路,资助减免贫困患者费用等等。对于附近贫困家庭患者,免收诊金,药费低于成本收取。并长期救助孤儿。
第八代传承人刘显光,不管亲戚、朋友还是陌生的病人,他总是十分亲切,认真仔细听病患讲述,有问必答,处方后又会叮嘱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而他接诊的病种多样,且多数是屡治未效的疑难病例,诊治颇费心神,病人又应接不暇,所以每次门诊下来总是疲惫不堪,但他必定专心细致地看完所有患者,没有丝毫懈怠。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真正懂得去理解病人。他不仅“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且待病人“皆如至亲之想”“一心赴救”,这也是刘氏家族家传风范的具体体现。
复法大方介绍:
所谓复法大方指的是针对疾病的多重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超过常规的一种特别的治疗用药方法。复法大方所包含的治法一般在3~4种以上,处方药味数目在15味以上,常多达20~40味。处方看似凌乱无章,实则也包含了君臣佐使,只是用组方代替单味药,也就是说君臣佐使是由不同的四个方剂组成,行使君药臣药佐药和使药的功能。
复法大方属七方之一,其学术思想实源自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在论述组方原则时提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1]即用奇方(相对而言属于小方)治病不效,就应当用偶方(相对而言属于大方)。而复法大方的实践则始于仲景《金匮要略》鳖甲煎丸(药用炙鳖甲、炒乌扇、*芩、柴胡、鼠妇、干姜、大*、芍药、桂枝、葶苈、石苇、厚朴、牡丹皮、瞿麦、紫葳、半夏、人参、炒蟅虫、阿胶珠、炙蜂房、赤硝、炒蜣螂、桃仁等),全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瘀,除痰消癥[2]。其后历代均有发展,其中有些仍为目前临床所使用,如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调营饮(《证治准绳》),大活络丹(《兰台轨范》)等。但由于古代病种及社会历史条件与现代的差异,复法大方多常用于急、慢性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并且常常制成丸药、散剂以便于临床运用,在肿瘤、肝病等疑难杂病的治疗上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古代医家所面对的病人以常见病为多,只要熟练掌握辨证论治方法,大多能收到预期的疗效,因而在历史上许多著名医家都曾反对滥用大方,特别鄙视那种不讲究辨证,靠堆砌药物以“广络原野,冀获一兔”的做法,提倡用药轻灵,小方治病,致使复法大方长时间受到冷落。直至近年来,在对疑难病的治疗研究中,在常法不效的情况下,复法大方又重新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如当代名老中医岳美中、裘沛然、乔保钧有类似的经验[3~5],认为对于病情非常复杂的疾病,要用许多药物组成大方来治疗效果较一般常规的方法为好,体现了复法大方在治疗疑难病证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p>
[1]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50
[3]裘沛然.疑难病中医治法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3:9
[4]乔振纲.跟师有感[J].光明中医,,(1):24
[5]医院.岳美中医话集(增订本)[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83
(流传上百年的戥子称)
(光绪年间编撰的《荣昌县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