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画中能看出声音宋代货郎的担子上到底有 [复制链接]

1#
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m7kpmsm.html

如果我说到“绘画”这个词,您会想到哪件作品呢?可能很多人会反射性地在脑海里出现高耸、缥缈的山水画了。而且一想到山水画,就会顺便又联想到山中高士,这么一来,或许还会有一些文人“师法自然”的心境感悟。

的确,山水画是古代绘画的主流,然而,却不是唯一的题材。要知道,艺术既是生命的展望,也是生活的展现啊,山水画题材里,人们向上展望,向天靠近;但是,大地草木也承载着生活的痕迹,生活的百态样貌,凡此种种,当然也是艺术的题材。

今天我们来看一幅来自宋朝的、接地气的国宝。它虽然静默无声,却热闹非凡,仿佛自带音效,让人从画面里看出声音来。这就是南宋时期院画画家李嵩的《市担婴戏》图,也是我们习惯称呼的“货郎图”。

一、嘉定货郎

首先,什么是“院画”呢?

北宋徽宗,那个被称为“天生的艺术家”的皇帝,崇宁二年于开封设立了翰林图画院,比照文官官职给予画家俸禄,因而培养出许多著名画家,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南宋的李唐、李迪、李安忠等。

画院的开创与设立,一开始只是从徽宗皇帝狂爱艺术出发、是他的爱好使然,他并且命人编辑成《宣和画谱》,以供自己和画院画家观摩学习。宋代画院的成绩斐然,皇家的绘画学院最终成了艺术的理想国,我们的画家李嵩,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市担婴戏图》便是李嵩的代表作之一。李嵩的作品传世不多,而以“婴戏”、“货郎”为名的就有四幅,分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市担婴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货郎图》,另两幅则藏于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TheClevelandMuseumofArt),以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这幅《市担婴戏图》,被评定为国宝级,它最早是纨扇裱装。所谓的纨扇,就是古代仕女拿在手上的圆形扇子,纨指的是一种丝织的材料。这幅画就是其上的扇面,大约是A4纸的大小,到了清代初年,这幅画被改成了册页,收在册子里了。

今天我们再看,画上除了原来大收藏家安岐的一枚珍藏印之外——您可能猜到我要说什么了——既然是重要国宝,那怎么能少了乾隆老爷的题字呢!

果然,在册页的对幅,有四句诗:“百物担来一担强,群婴争取价无偿;货郎尔亦知之否?原尔自家闲惹忙。”乾隆皇帝果然是走到哪都不忘记留下他的足迹啊。不过,这幅图中比皇帝的题诗更为重要的,其实是画上的一行小字,这一行小字隐身于枝叶间隙,写道:“嘉定庚午李嵩画”,如此一来,作画时间、画家姓名全都有了。

嘉定,是南宋宁宗在位的最后一个年号,今天我们对照一下,可以清晰地知道,这一年是公元年,宋朝经历了高宗南渡、定都临安已有八十余年。那些年里,大宋虽然没能收复中原,但是,江南的一方水土,却也富裕滋养出科技、农业、商业、纺织业等等无比繁盛的时代。

大多数研究者谈到李嵩的“货郎图”的时候,都会说:货郎题材真实地呈现了宋朝的民生繁荣,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看文稿页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占据画面三分之二的,便是这货郎本人以及他的担子。

这几年,台湾流行创意市集,或是小农市集,许多年轻人用一只皮箱,装着自己的文创商品,就有走遍天下的气概啊。而货郎就是古代的流动商店,他们身上背着担子,挂齐了所有商品。

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货郎和磨镜少年,大概是唯一可以穿街过户、接触到男女老少的人啊,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商品必须一应具全,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二、坊间百货

您有没有好奇过,货郎担究竟卖些什么呢?

目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有一场特展,名叫“画琳琅——货郎图”。在国宝“李嵩货郎图”的展柜旁边,策展人就将小图中的商品一一拣出,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我们可以一同来看一下,在这位货郎的担子上,有串铃、有山东黄米酒、有喜鹊,您没听错,是活生生的喜鹊。还有拨浪鼓,有茄子,有包子,有葱、蒜、青菜、萝卜。这还是一家生鲜铺子呢!

再来,还有水注,有水盆,有火炉,有蟾蜍,有六环戟、扇子、瓶罐、凳子、碗、茶盏、杯子、泥塑娃娃、手炉、拍板、锯子、墨斗、有眼药膏,有葫芦、念珠、刷子、发簪、针线包、灯笼、酸醋、风筝、蛇蜕,有鳖甲、有穿山甲……拉拉杂杂,一共五百件。

您是不是越看越玄乎:这简直是一间便利店了!不,不,这不只是一家便利店,它还是一家生鲜超市,医院。

我在医学大学教课的时候,让学生们试着分析货郎图上的商品,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当然是医疗相关的商品,找出来的有比如货郎脖子下挂着一环,上面像徽章一样挂着大眼睛与牙齿,这是可以看牙科与眼科的标志。

货郎前方的担子上挂着一只斗笠,斗笠上写道:“攻医牛马小儿”,这就是兽医与小儿科了。斗笠上有个布帘招子,上面写个“神”字,这可又是民俗疗法了。您看,宋朝的货郎担,可真是一人身兼数职啊。

三、钉头鼠尾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画。

在纨扇画面上,除了货郎和他庞大的货郎担子,画面左侧还有一位怀抱婴儿的妇人,以及环绕身畔、雀跃的孩童们。货郎向左顾看、妇人膝下的孩童推促着她往货郎担子靠近,图中的树干枝丫自然地定住左边边界,柔韧的细草铺延在右下方,这样一种构图,使得重心焦点表现得既有张力,又如此和谐平衡。

再有,让我们细看人物。

图中的货郎面有虬髯,浓眉、丹凤眼,毛笔中锋的几道勾勒,就把他眼神方向、专注于顾客的态度,巨力万钧地表现出来,我们甚至还能看到他的表情,像是有些担心孩童正在抓爬货担。

不仅如此,乡村妇人侧面朝向货担,一样的浓眉大眼、敦敦实实的下巴,看着胸前正在哺乳的幼童。她怀中的孩子不专心地一边吃着奶,一边想抓取担子上的物品,他的俏皮眼神因为母亲丰满的身体线条,而显得幸福啊。这就是李嵩的功力了!

中国绘画,尤其是人物画,有一种“钉头鼠尾描”的笔法,起笔凝重,而收笔多延伸细描。您可以细看文稿页里,从货郎、妇人到环绕的孩童,他们的衣服褶皱,尤其是转弯处,几乎都是直角转折,这不但使衣服出现实体感,也有转折处必然出现的凹曲阴影。

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要知道,绘画是平面的,要如何让画面中的人物有实体感,最关键的便是要画出衣服之下,有身体存在的效果。

比如画衣服,如何让观看的人分辨出这是一件厚实棉袍,还是轻薄的丝缎质地呢?又比如,画袖子不能干枯硬挺,您需要让人感觉到袖子里有手臂,而这手臂是正在劳作用力,还是娴雅柔弱无力地垂下呢?这么多细微的区别,到了厉害的画家手里,只用毛笔中锋,就全部可以表现出来,李嵩就是这样的画家。

今天我们说《货郎图》是国宝,绝不仅是因为它是宋代画作,也不仅因为它保存了距离我们一千年前的生活样态。真正弥足珍贵的,其实是画家的写实功力:那盼顾中的、身担货架走街串门的货郎,骨骼健阔,李嵩用较粗的笔墨却褶皱繁多的线条,恰恰将他粗布衣裳下的肌肉感与动感表现了出来。

而一旁的妇女身上皱褶就少多了,几乎只集中在环抱幼童的手臂一侧。那群嬉闹的孩子就更不同了,他们身上的线条是柔软的、轻盈的,可能您会诧异,原来,“稚嫩”也是可以画出来的,画里的人就像可以掐出水来。

这幅图像是自带音效,你看:货郎身上的拨浪鼓、妇人奶娃儿的样态、四个孩童争先恐后,又攀又跳的动作,这一切虽然只是画面,但看着这幅画,我们就好像能听见他们的声音,欢笑嬉闹吆喝声响,早已经跃然纸上。

四、民间疾苦

这些年,学者总以“风俗画”来称呼“货郎”这一种题材。但其实,“风俗画”原本是西方绘画里的概念,意思就是被排除在贵族肖像、风景、静物、历史题材之外的生活题材。

而我们放眼回中国绘画脉络的时候,一开始,恐怕还是会用一个由上而下的观赏角度,比如横向长幅的《清明上河图》,事无巨细地记录了北宋汴京河岸两旁的繁盛生活,用的是远观的角度,人物都小小的。

而这幅《市担婴戏》货郎图则是用一种贴近观看的角度、聚焦在市井人物上。您想想,这幅画原来是纨扇扇面上的画作,而李嵩是南宋画院的画家,那么这幅画是为谁所作的?他为什么要选择货郎担作为刻画对象?这一把纨扇,又曾经拿在哪一支纤纤玉手之上呢?

其实啊,答案很显然。关于这幅画的由来,我们只要想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在南宋,像你我一样的市井小民,每天在巷弄里间就能听到卖货郎的吆喝,探出窗外就看到他们的身影,我们大概不会觉得这有多稀奇。

而李嵩所在的年代,是南宋宁宗在位时期,这位宁宗皇帝并不是历史上太有名气的帝王,不过,他有两件小事,或许可以帮我们理解《货郎图》的创作。

《宋史》曾经记载,高宗去世后,宁宗护送他的遗体去陵寝下葬,路途上见到百姓农忙辛苦,宁宗就对左右的随从说:“居常在禁中,安得知此?”我们常在宫中,哪里能知道百姓生活呢!

还有一件事,就是宁宗在位的时候,大宋和金国的战事反复,最后,宋朝的国君签订了《嘉定和议》,必须称呼金朝皇帝为伯,就是伯父,自称为侄,就是侄子,还要每年送给金朝大量的金银布帛。从此以后,宁宗皇帝的生活就变得很节俭了,宫中用的酒器都不再是银器,而是用锡。

某一次上元节,侍从问:“官家何不开宴?”皇帝面有愁容地说:“尔何知外间百姓无饭吃,朕饮酒何安?”外头的百姓都没饭吃了,我怎么能喝酒呢?您看,一朝皇帝心系民间疾苦,他的宫廷里的日常用度就会有所体现。

而李嵩,虽然身为画院画家,但他出身贫寒,年轻时曾经当过木工,民间百态他显然很熟悉。这类题材对于宫中贵人而言,既可以了解宫墙外的世界,又生动活泼,有滋有味得多啊,您说是不是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