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样 http://www.ykhongye.com/蛤蚧是一种名贵中药。其外形似壁虎,头大且扁,身体布满鳞片。蛤蚧味咸,性平,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之效。常用于治疗肺肾不足导致的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等多种病症。
蛤蚧,至神功用,全在于尾,尾损则无用也。然亦必得人参、麦冬、五味子、沙参乃奇。蛤蚧,善能固气,含其尾急趋,多不动喘,故止喘实神。
性味平,咸。
别名蛤蚧壳。
来源壁虎科动物蛤蚧去内脏的干燥体。
植物形态
蛤蚧形如壁虎大,全长20余厘米。头部较大,呈三角形;吻端凸圆;鼻孔近吻端;耳孔椭圆形;眼大,突出;口中有许多小齿。全身生密鳞,指、趾间具蹼;指、趾膨大,底部具有单行褶襞皮瓣。尾基部较粗,肛后囊孔明显。体背紫灰色,有砖红色及蓝灰色斑点;腹面近白色,散有粉红色斑点。尾易断,能再生。
生长特性多栖于山岩及树洞中,或居于墙壁上,昼伏夜出,动作敏捷。捕食昆虫,有时也捕食壁虎、小鸟及蝇类等动物。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采集方法全年均可捕捉,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须直,低温干燥。
药材性状
干燥的全体固定于竹片上而呈扁片状。头大,扁长,眼大而凹陷成窟窿,眼间距下凹呈沟状。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背呈灰黑色或银灰色,并有灰棕色或灰绿色的斑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均呈嵴状突起,全身密布圆形、多角形而微有光泽的细鳞。尾细长而结实,上粗下细,中部可见骨节,色与背部同。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药理作用蛤蚧的乙醇提取物给小鼠注射,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也可使去卵巢鼠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以小鼠前列腺、精囊、提肛肌的重量为指标,蛤蚧(品种未注明)提取液可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
药用功效助肾阳、益精血、补肺气、定喘嗽,主治肺肾两虚、肾不纳气的虚喘久嗽症及肾阳不足、精血亏虚的阳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入丸、散。
方剂选用
1.治虚劳咳嗽及肺壅上气: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黄)、贝母50克(煨微黄)、紫菀50克(去苗、土)、杏仁5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克(涂醋炙令黄)、皂荚仁50克(炒令焦黄)、桑根白皮50克(锉),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枣汤下20丸,日服3次。
2.治肺嗽、面水肿、四肢水肿:蛤蚧1对(雌雄头尾全者,净洗,酒和蜜涂炙熟)、人参1株(紫团参),捣罗为末,熔蜡克,滤去滓,和药末,作6饼子。空腹,用糯米做薄粥毫升,投药1饼,趁热服用。
3.治久咳肺痨:蛤蚧焙干10克,党参、山药、麦冬、百合各30克,共研末蜜丸,每服3克,一日两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外感风寒喘嗽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