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苏、昆仑瓜、草鳖甲。〔时珍曰〕杜宝《拾遗录》云:隋炀帝改茄曰昆仑紫瓜。又王隐君《养生主论》治疟方用干茄,讳名草鳖甲。盖以鳖甲能治寒热,茄亦能治寒热故尔。
〔时珍曰〕茄种宜于九月黄熟时收取,洗净曝干,至二月下种移栽。株高二三尺,叶大如掌。自夏至秋,开紫花,五瓣相连,五棱如缕,黄蕊绿蒂,蒂包其茄。茄中有瓤,瓤中有子,子如脂麻。其茄有团如栝楼者,长四五寸者。有青茄、紫茄、白茄。
茄子
甘,寒,无毒。
寒热,五脏劳。(孟诜)
治温疾传尸劳气醋摩,傅肿毒。《大明》
散血止痛,消肿宽肠。(时珍)
〔宗奭曰〕蔬圃中惟此无益。《开宝本草》并无主治,止说损人。后人虽有处治之法,终与正文相失。圃人又下于暖处,厚加粪壤,遂于小满前后求贵价以售。既不以时,损人益多。不时不食,乌可忽也。
〔震亨曰〕茄属土,故甘而喜降,大肠易动者忌之。老实治乳头裂,茄根煮汤渍冻疮,折蒂烧灰治口疮,俱获奇效,皆甘以缓火之意也。
附方
肠风下血。经霜茄连蒂烧存性为末,每日空心温酒服二钱。《灵苑方》
热毒疮肿。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似罐子形,合于疮上即消也。如已出脓,再用取瘥。《圣济总录》
虫牙疼痛。黄茄种烧灰擦之,效。《摘玄方》
喉痹肿痛。糟茄或酱茄,细嚼咽汁。《德生堂方》
蒂
烧灰,米饮服二钱,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吴瑞)
附方
风蛀牙痛。茄蒂烧灰掺之,或加细辛末等分,日用之。《仁存方》
花
金疮牙痛。(时珍)
附方
牙痛。秋茄花干之,旋烧研涂痛处,立止。《海上名方》
根及枯茎叶
冻疮皴裂,煮汤渍之良。《开宝》
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口蕈。(时珍)
附方
血淋疼痛。茄叶熏干为末,每服二钱,温酒或盐汤下。隔年者尤佳。《经验良方》
口中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摘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