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外感的经历,感冒了就会有一些感冒的症状,俗话说的“头疼脑热”,其实相当程度上就说的是感冒。
而传统中医对于“发热”的治法,也就是“清热”。但在中医看来,发热又有实热虚热之分。
实热很简单,就是由于热邪所致,而虚热则原因相对复杂一些,可以是阴虚发热,也可以是气虚发热,但后者不常见。很大程度上,中医口里的虚热,大多指的是阴虚发热。
既然是阴虚发热,理当滋阴清热,有一个代表方剂叫作“清骨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方剂。
按照惯例,先看看清骨散的汤头歌诀: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符。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从汤头歌诀可以看出,清骨散的组成很简单,就是: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炙甘草而已。
君药:方中银柴胡善清虚劳骨蒸之热,而无苦舌之弊,所以是君药。
臣药:方中胡黄连、知母、地骨皮入阴分、骨热以洽骨蒸劳热;而青蒿、秦艽两者都能清伏里热之,五者共为臣药。
佐药:鳖甲咸寒,能滋阴潜阳,并引药入阴以清热,是为佐药。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近现代中医证实,清骨散具有解热、镇静、消炎、滋养强壮等作用,甚至还有一定的降低植物神经系统兴奋性之能。
相对来说,清骨散的组成里,有较多品类不大常用,至少不如柴胡荆芥那么常用。但方中的银柴胡,其实也是一种柴胡,和柴胡解表透热、和解少阳所不同的是,银柴胡能清骨髓之热,适合各类虚劳之骨蒸;
而地骨皮能入血份,善清血份之伏热;胡黄连、知母都能入阴分,也善于清伏热于里;
青蒿、秦艽都有一定的辛散之功,特点就是能把潜伏在体内的伏热宣散出来并从表而出。
此外,清骨散还用到了鳖甲,这是一味滋阴潜阳之品,更常用于补益肝肾和平肝潜阳。在这里有两个功用特点,那就是既滋阴,又能作为引经药,引诸药入里。
而甘草调和脾胃,以免上述寒凉滋腻之味损伤脾胃之气。
就这么一个配伍,就成了清骨退蒸、滋阴潜阳的清骨散,这里就需要稍微解释一下什么是骨蒸潮热了。
所谓骨蒸潮热,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骨蒸,也就是自己觉得骨子里的烘热;二是潮热,发热就像潮汐一样有规律。
清骨散针对的骨蒸潮热,其主要表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骨蒸心烦、形瘦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就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一些肺结核、慢性消耗性疾病出现的发热,基本都属于阴虚内热、虚劳骨蒸,只要辨证属实,基本就可用本方加减。
清骨散这个名字其实也有点意思,从它的名字我们就能看出它的功用目的,就是为骨蒸劳热而设,集中了大队的清虚热之品、目的就是为了清透虚热,这是它的配伍特点。
当然,中医素来强调“无固定之方”,如果兼有血虚者,清骨散也可以继续配伍当归、白芍、生地,取四物汤养血之意。
如果兼有咳嗽者,清骨散也可以配伍桔梗、五味子、阿胶、麦冬之类。
需要注意的是,清骨散虽然属于滋阴清热之方,但主要以清退虚热为主,退热较强而滋阴作用较弱。如果是阴虚较甚、潮热较轻者,并不是很适宜。
此外,其它风热、风寒之邪袭表所致的表证发热,清骨散也不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