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我已被中医深深征服
TUhjnbcbe - 2020/12/1 14:48:00
为什么会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门派秘传

作者/张志远

学习《伤寒论》要注意十八须知:

一是伤寒服麻*汤发汗,不啜热粥以助药力;

二是吃麻*汤表邪没有全解,改用桂枝汤温覆取汗;

三是白虎汤证高烧口渴,加*参养阴生津;

四是阴盛阳衰投四逆汤,用生附子;

五是汗出而喘、体温不高,开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六是腹痛用白芍,放在桂枝汤内;

七是外感咳嗽加干姜、细辛、五味子,要有麻*;

八是通大便燥结开元明粉,须和大*同用;

九是投石膏应当布包,防止沉满锅底影响起沸,他药难得溶解;

十是桂枝降气逆上冲,由15克开始,少则无力;

十一是茵陈蒿治*疸,配合山栀子、*柏、大*,方见良效;

十二是柴胡不与石膏、附子为伍,转向阳明、少阴、太阴,不利和解少阳;

十三是祛痰饮主以茯苓,一般不用猪苓、泽泻利水;

十四是葱白通阳,虽和附子组方亦不能回阳;人尿、猪胆汁疗阴盛格阳,量多反会损阳;

十五是生姜、甘草、半夏泻心汤用*参滋养益气,制约干姜、*连燥性伤阴;

十六是升麻清热解*,不用其升提下陷;

十七是麻*同龙骨、牡蛎一开一阖,不宜合用;

十八是活血药均有桃仁、大*。

这些论点来自仲景先师继承者,课徒时第三年交给门生的对外不传之秘,又称“圣书十八牢记”。民初北派伤寒家有三位前辈强调上述规律。

家父补充说:执此同条共贯,分析南阳系统,很具特色。老朽在业医过程中,喜遵守先人遗训,但亦根据病情需要打破帡幪,如白虎汤加柴胡内清外散、可收捷效。故发皇历史经验,也重视化古为新。

本文摘自《张志远临证七十年精华录》,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著/张志远。编辑/闫奇峰,校对/阿珓。

张志远临证七十余年,该如何归纳他一生在中医学术临床上的贡献?

这让他的弟子们犯了难。

有人说,张志远善用经方,并曾多次提到,“这辈子下功夫最多的还是《伤寒杂病论》”,应当属伤寒派;也有人说,张志远的妇科临床独具特色,应当属妇科大家;还有人说,张志远教授中医史、各家学说课程多年,对此颇有造诣,该当归为医史文献大师……


  也许,这都不准确。


  他精研《伤寒杂病论》,透析经方用药规律,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将人参、白术、甘草、白芍、茯苓、柴胡、麻*、桂枝、葛根等经方常用药归纳为“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对指导临床意义非凡。

张志远在查验药材。


  他对民间验方情有独钟。广搜博采民间单验秘方、名家经验效方、各类书籍所载药方,甚至僧人、道士、武士所藏之方等,凡经亲自验证后而收效佳的方子,他都会详细整理成篇,以待出版传世。


  他注重中医理论构架,提倡“医易同源”。他认为,一部《周易》所体现的主题就是阴阳变化规律,为《内经》的阴阳学说奠定了基础。《内经》有关阴阳的特性、阴阳的关系及其变化,以及对自然的认识,无不与《周易》相通。特别是易学“两点论”的思维方法,框定了中医思维模式,如其中的上下、内外、出入、进退、损益、吉凶、否泰、存亡等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启了古医家之悟门。


  他精通中医史,研究各家重源流。他实地考察、亲身游学,用考证人物、辨析学术渊源、提炼学术思想并举的方法来研究医家。他提出,对每位医家,应按其师承、私淑关系、学术倾向、临证特点划分流派,归于系统;同时,也不拘于流派,而是突出医家各自的特点,不能以偏概全。


  他师承家学,继承父辈外科、儿科的临证治疗经验,后转而研究内科、妇科,对于妇科尤为擅长。如创“崩漏丹”治疗妇女崩漏证效果显著。临床侧重补气养正,活血化瘀。对不孕证等疑难病总结出“妇科十治”特色辨治思路。


  山东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刘桂荣也是张志远的学术继承人。他认为,老师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在中医理论构架之下开展临床实践,眼中只有病人,没有分科,这是“原汁原味”的中医思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王振国仍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跟随老师实地寻访医家,考察自然、人文环境时的点点滴滴,在他看来,老师作为那一代中医前辈就是如此,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为根基,以博览群书为学习手段,以实地游学为治学特色,他深刻地了解每一派中医学术是如何以经典为原点发展起来的,所以,他在临床中不拘一格,以融会贯通的知识灵活应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无法将他简单地划分为哪一派大家。


  也许,正如张志远自己所说,“我只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中医人。”

张志远:15首好方应用经验

01、少腹逐瘀治疗不孕

河北玉田先贤王清任虽不长于文,却属有阅历的实践家,《医林改错》所记各种处方皆从经验中来,是岐*界公认奇人。其少腹逐瘀汤:当归10克,川芎7克,赤芍7克,生蒲*10克,炒五灵脂7克,肉桂3克,没药7克,延胡索3克,炒干姜1克,炒小茴香1克。水煎,分2次服。对妇女月经延期、量少、色暗下块、痛经、子宫内膜增生流血不止,都有作用。老朽临床以之治疗不孕症,凡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精卵无法相遇者,连吃15~30剂,即可解决这难题。但在用量上,常增加半倍,即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效果堪称理想。

02、通窍活血治*褐斑

老朽验证,除肝硬化满脸黧黑外,青、壮年颜面局部晦暗,色素沉积、*褐斑,要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调治,常开当归10克,川芎9克,丹参12克,桂枝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益母草9克,大*2克,生姜15克,老葱15克。水煎,分3次服,连续应用1个月,即逐渐消退。麝香昂贵,可摒弃之。但吃养阴或补益药则加重。

03、*元御*芽汤应用经验

山东昌邑先贤*元御“贵阳贱阴”学说引起后人不少争议,然其温养补正的论点则为医林所称赞。他受《伤寒论》理中丸启发,创制*芽汤: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单刀直入,药少而精,属代表作。本方温中散寒、健睥益气,兼制水邪,对体虚无力、食欲低下、停饮心挣证,有良好疗效。老朽以之治疗胃炎、消化不良、大便不实、遇冷即泻者,都有明显的疗效剂量随病况而定。

04、左金丸加入绿茶粉物美价廉疗效提高

左金丸为姜汁炒*连、盐水泡吴茱萸六比一合成,偏重寒凉。主治肝火冲肖,土被木克,胸闷、嗳气、灼心、嘈杂、泛恶、吐酸、腹痛,常用于食管炎、胃炎、十二指肠炎。老朽经验,对肠炎热泻、结肠炎大便溏,下利脓血也有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入占*连六分之一的绿茶粉末,调理肠道炎,疗效提高,物美价廉,可随证观察。

05、八仙汤五味消*饮合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产科发蒙》之八仙汤,由茯苓、白木通、土茯苓、大*、陈皮、银花、当归、川芎组成,亦称八味带下方,适于急性盆腔炎、感染性宫颈糜烂,发热、腹痛、*赤脓性带下淋漓不止。老朽常以之与《医宗金鉴》五味消*饮(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紫背天葵)配合投用,收效良好。加入赤芍、牡丹皮、鱼腥草、红藤、川楝子、败酱草,增强清热、解*、凉血之力,则功效更佳。

06、荀谷话*连解*汤

友人荀谷以经营药业而转医,喜研究哲学、古文,精于辨证,探本寻源。曾说*连解*汤(*芩、*连、*柏、山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治疗火邪、热*充斥三焦,症见口干咽痛,身发红斑、牙龈糜烂、疮疡疔疖。对表里实热、赤痢、青春痘、毛囊炎、七窍出血,也有理想效果。老朽经验,火邪上冲、大便不行加大*,名栀子金花丸;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暴崩证,加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苟、川芎),名温清饮,止血作用首屈一指。

07、古方化裁清上汤理上中焦火热

老朽临床据白虎汤、清胃散、甘露饮、玉女煎、泻*散,拟一处方:石膏30克,生地*15克,*连9克,藿香12克,山栀子9克,枇杷叶9克,麦冬9克,知母9克,*芩9克,升麻3克,怀牛膝9克,称清上汤。理上中二焦:宣热、泻火、消炎,通调肺胃,治疗头面烘热、口臭、颐肿、牙痛、口腔溃疡、龈破出血等症。浊邪上冲、噫气者,加代赭石15克,大*3克,功效较好。依据吴门叶天士先贤经验,调理肺胃、降气化浊加大枇杷叶投量,每剂开至30~40克,其力更佳。

08、活络效灵丹应用经验

张寿甫前辈活络效灵丹:当归9克,丹参9克,乳香9克,没药9克,*酒30毫升与水同煎,分2次口服。治疗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形成之癥瘕积聚,腰、腹、背、膝、腿、臂疼痛,常投予痛经、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腰肌纤维炎、宫外孕、不宁腿综合征。老朽以之治疗臂部神经痛、小腿肌肉萎缩走路酸痛,都获得不同效果,药少价廉,宜推广应用。

09、葱豉汤化裁方治感冒

民间医治外感风寒,全身骨楚、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投葱豉汤化裁方:鲜生姜30克,大葱白30克,白菜根50克,红糖30克(冲)。水煎,分2次服,盖棉被发汗,往往一剂便愈,对非细菌性、病*性感冒,的确有效,老朽曾亲试之,汗后即霍然而起。若加入苏叶9~15克,功力还好。

10、薯蓣丸治疗亚健康神经衰弱

《金匮要略》薯蓣丸,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组方较杂,实际以补为主,能滋阴、益气、养血、调和营卫,兼祛风、开郁、却邪,对人体有提高免疫力、抵抗力,预防外感风邪的作用,是一首良方。目前所定剂量为薯蓣(山药)克,甘草克,当归克,桂枝克,生地*克,神曲克,大豆*卷克,人参克,川芎50克,白芍50克,白术克,麦冬40克,杏仁40克,柴胡30克,桔梗30克,茯苓50克,阿胶克,干姜30克,白蔹15克,防风30克,大枣枚(去核),碾末,水泛成丸,每次10克,日3服,对亚健康,神经衰弱,久病气血未复,身体乏力、心悸、失眠、精神不振、四肢酸软、记忆状况日下,都有保健、治疗作用,比十全大补丸单纯蛮补有明显优势。

11、肝硬化用化积丹

山西太原商人魏兰谷兄介绍其家藏验方化积丹:鳖甲克,人参50克,郁金50克,三七参60克,炒山楂30克,白术30克,川芎20克,鸡内金20克,水泛为丸,每次5克,日4服,医肝硬化、脾大,胃与食管静脉曲张吐血,牙龈溢血。如有腹水,配合利尿剂,可获良效。

12、降糖医病益寿丹

《袖中方》为老朽所辑,载有医糖尿病一首小方,名益寿丹,由*芪克(煮水入药),苍术克,玄参克,山药克,玉竹克,桑叶克(煮水入药),*精克组成,水泛为丸,每次10克,日3服,可降血糖、尿糖。长时服用无不良反应,且效果甚佳。

13、中州药吴茱萸、三元汤、五彩丸

《伤寒论》研究家临床所用吴茱萸,主要温里祛寒,与生姜配伍,治头痛、吐涎沫。老朽经验认为,本药也属中州药,对胃炎、溃疡之上腹内灼心、疼痛、酸水上泛,与*连、小茴香同用,十分有效,称三元汤。加制乳香、制没药,提高镇痛作用,即五彩丸的组成。

14、大*附子配伍经验

大*与附子互配,《伤寒论》已开先河,如大*附子细辛汤。北京罗芷园前辈调理油气、附睾炎下坠疼痛,亦常用二者组方。老朽师门经验,若腹有冷积,按之硬痛,大便秘结或排出不爽,习于对证方中加以上两药,附子占三分之二,收效颇好;也常在小承气汤内加人附子9~15克,寒热、攻补兼施,取得最佳的成果。

15、营养不良性水肿治以当归芍药散加味

水肿病,可由心性、肝性、肾性、贫血多种因素引起,应归档调治。老朽所言者为生活困难,偏食或食物缺乏形成的营养不良性水肿。此病除补充蛋白外,要益气生血,忌大量利尿。常投当归芍药散:当归12克,川芎9克,白芍9克,白术30克,泽泻6克,茯苓9克,加*芪60克,阿胶30克(冲)。水煎,分3次服,连用15~30天,便能痊愈。也可加肉桂6克,蒸动气化,疗效更好。

转自中医书友会

如果

TUhjnbcbe - 2020/12/1 14:48:00
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我是一名长期接受西医正规教育,并已行医20年的心胸外科医生。

通过多年努力,我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里施行冠心搭桥术(包括心脏不停跳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食管癌根治术,以及晚期肺癌的外科综合治疗方面,驾轻就熟,闯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随着社会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我所遇到的危急重症和疑难杂症也随之增多,一是麻醉的耐受性和高额费用问题;二是心脏手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问题;三是肺癌术后化疗的*副反应问题。

虽然西医有很好的诊疗规范、会诊制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却无法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为此常常自责不已。

医院后,通过一段和中医的接触,我认为完全可以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中医之长补西医之短,请中医来帮助解决问题。

于是我开始接近中医人,请他们会诊,向他们请教,跟他们交流,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我和认同我。

渐渐地,在我们心胸外科医疗工作中,开始融入了一些中医的成分,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就这样被中医征服1顺利开展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下的心脏手术年8月15日,我们在针灸专家李国安主任医师实施的针刺麻醉辅助下,成功地进行了一例肺动脉瓣切开成形术。患者是一名29岁的女性,她患了一种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先天性心脏血管疾病。(4个月前,曾因此病引发脑部脓肿并致左侧肢体偏瘫,医院做了开颅清脓手术)这次手术是为了彻底解除病患,把通入心脏的肺动脉底部原本粘连的部分切开,让血管通畅,再将肺动脉修补后缝合。由于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过短,如果再次全身麻醉,很有可能引发后遗症,加之前次手术已花费3万多元,这次手术若用全麻的话,又需要3万元左右的费用。这对仅靠丈夫打工赚钱来维持生活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于是我们采用了针刺与药物复合麻醉手术。这医院之后所做的第一例针刺麻醉辅助下的心内直视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总费用只有1万多元。年2月1日和2月2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走近科学》栏目曾专题报道了此病例,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上述病例成功的鼓舞下,医院成立了针刺麻醉教研室,在针刺理论和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我提出了“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刺麻醉心脏手术”的理念,取代了以往针刺麻醉心脏手要“保持患者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手术”的传统理念。与针灸科、麻醉科共同合作,在术前准备、针刺穴位和刺激强度、麻醉管理、体外循环管理、手术操作的诸多环节均做了科学的优化调整,在确保术中病人安全、无痛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手术种类也从单纯的先天性心脏病扩大到了各类心瓣膜手术。目前我们已成功地进行了近50例针刺复合麻醉下的心脏手术。实践说明,针刺复合麻醉术中不使用气管插管,麻醉药的使用量仅为常规全麻使用量的1/5,患者在术中始终处于浅睡眠、自主呼吸的无痛状态,全身应激反应较小,机体抵抗力较强。故患者的呼吸道无任何损伤,术后的监护室滞留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患者康复时间缩短,抗生素的选用级别降低,术后初次进食时间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大大提前,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及肺部并发症减少,因而与之相关的医疗费用亦明显降低。2治疗肺癌术后化疗状态目前肺癌病人越来越多,其病情也越来越复杂,以前单纯靠手术切除的方式已不能达到让病人长期生存并保持一种良好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外科的综合治疗。外科综合治疗包括对肺癌的分期诊断、手术条件的准备、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定期随访和生活指导等内容,它是一项系统医学工程。尤其是中早期肺癌病人术后的辅助化疗必不可少,但是化疗药物有很强的*副反应,如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和明显的骨髓抑制等,许多病人因无法耐受化疗药物的*副反应而自行中止化疗,以致他们不是倒在手术台上,而是倒在了化疗途中。如何保证病人克服化疗的*副反应,顺利完成四个疗程的化疗计划,即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的过程中,常请传统中医科协助治疗,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至今尚无一例病人因*副反应而终止化疗,都很顺利地完成了治疗计划。医院课题组的反馈信息显示,因化疗的*副反应导致出组或延期化疗的病人,已占全组的15%~20%。实践说明,中药治疗肺癌术后化疗状态,不但能够减轻或消除化疗的*副反应,而且可以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因此我竭力主张,在西医治疗肿瘤期间应请中医积极参与,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治疗西医难以解决的疑难杂症在临床方面,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即使医学优势最强的西医外科乃至心胸外科,也难免会遇到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疑难杂症,当我遇到这种问题时,常请中医会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以下举两个成功的实例说明。有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年成功接受心脏机械二尖瓣置换手术。年8月起,因患感冒、支气管炎并发肺炎,持续高热,多次血培养和痰培养均为阳性。医院住院4个月,用过所有敏感抗生素和抗霉菌药物(包括硫霉素、三代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万古霉素和康唑类等等)均无效。每天下午体温总是波动在38~39℃之间,经多学科会诊,诊断为“细菌性心内膜炎”,但反复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未查见心内赘生物,遂介绍到我科住院治疗。入院后做全身理化检查后发现,患者除血沉mm/h、阴道分泌物培养为肠道沙门氏菌、口腔黏液培养为酵母菌外,无其他任何有治疗价值的提示,从西医的角度,已很难找到治疗的切入点,为此颇感棘手。于是我请传统中医科姜兴俊主任医师会诊,用中药进行治疗,但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当我拿着一叠厚厚的病历准备亲自介绍时,却立刻被姜主任挡回,他说了句令我始料不及的话:“周主任,让我自己去看病人吧,我不能受西医思路的影响。”随后就带着他的学生去了病房。后来我和姜主任谈及这个病人,他才给我道出其中原委: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思维方法有别,中医治病必须要用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取得好的疗效,如果在用中医方法看病之前,过多地听取了西医的诊疗内容,很容易先入为主,顺着西医的思路去辨病论治,往往疗效不好。所以他看病总是按照传统中医的方法,先收集中医四诊资料,然后在辨证的过程中再了解或参考西医的检查资料和诊断结果。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已被中医深深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