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虚血滞低热
李某,男,31岁,汽车驾驶员。
初诊:年6月1日
3年多来,夜间常发热(37.5℃—37.8℃),医院以低热待查,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夜间发热无汗,面色暗黑,头晕目眩,头发脱落,肌肤干燥,腰膝酸软,舌体干瘦、舌质红,舌边有齿痕及紫色瘀点,舌苔少,脉虚数无力,辨证为阴虚血滞。滋阴补肾为主,活血行瘀为辅,六味地*丸加味。
桑葚子18g,川红花10g,牡丹皮10g
当归尾10g,黑大豆24g,紫丹参10g
山茱萸12g,大枣10g,百合24g
熟地*15g,泽泻10g,茯苓12g
*芪15g
年3月,病员说:服上方7剂后,诸症消除,已重返工作岗位。
按:低热一症原因复杂,但临床上常见者有阴虚、暑湿、食滞、风热、胆热和气虚等类型,不可不辨,并须分辨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疾病。夜间发热多属阴虚,患者面色暗黑、头晕目眩、头发脱落、腰膝酸软、舌体干瘦而红、脉虚数等,均为肾阴亏损,阴虚发热之象,以六味地*丸滋肾养阴,重加桑葚、黑豆增强补肾之功,加百合润肺金以生肾水,大枣助脾胃后天之源,一味*芪引导诸药效力充达表血,落发自生。舌边瘀、肌肤干燥,为瘀血滞络,故加红花、归尾、丹参活血行瘀。全方补中有攻,阴中有阳,共奏滋阴补肾、活血化瘀之功,阴血足,瘀血消,3年低热自退。
您的专属导师已上线!无论是解答困惑、疑症咨询、学习中医、领取资料,都可以添加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