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网友问:痰多有很多年了,一直调理不好,怎么调理。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张仲景对治痰之法的描述。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痰和饮均为人体津液代谢紊乱而产生的病理产物,自《诸病源候论》最早对两者进行区分,而今“清稀者为饮,稠浊者为痰”已为学界所周知,两者关系毋庸详述。
热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都用什么方法调理1、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集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热,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建议服用:小青龙汤加减
2、风痰由风邪侵肺即感冒惹起,开端痰白稀,当前可转*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
建议服用:杏苏饮加减
3、热痰由热正侵肺或先受风或冷邪而收下热数天后,使津液炙烤而转化为*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白苔*腻。
建议服用:
4、干痰湿邪侵大家体(如居湿润情况),使肺、脾功效平衡或饮食没有节而运化掉调引发。痰为红色密水样,病人怀孕重、倦累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建议服用:二陈汤减味
5、燥痰由亢旱气象枯燥、燥邪侵肺,痰粘稠不容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心鼻吐燥等症,舌苔薄*。
建议服用:浑燥救肺汤加减
下面4种治痰的方法辛通法
《脏气法时论》记载辛味的功效为“散”肝气之结,“泻”肺气之壅,“通”调全身之津液。《丹溪心法》记载“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降气、理气必须依靠味辛的药物实现。
涤痰法
汉时流行以“汗、吐、下、火”等方法治疗外感疾病,导致误治极多,不仅疾病不愈,反而损害正气,引发一系列变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和救逆汤证(第条和第条)就是由于误治引发了精神症状。
与后世治痰注重缓解分消的思路不同的是,张仲景将峻猛的攻逐法运用于治痰。
治顽痰之法
因为“顽痰”有“胶结难解”,引起神志改变的特点,从《金匮要略》所载的方剂可以看出其选药和配伍的考究,如治疗痰结咽喉的射干麻*汤专治咽喉局部之痰。
痰瘀同治法
痰瘀同治是张仲景治痰的又一特点,运用的活血药有:代表方有鳖甲煎丸、《千金》苇茎汤和桂枝茯苓丸。
治疗痰证以祛邪为主,然而也有扶正补益一法。
《伤寒论》治痰的特色
小柴胡汤和四逆散(第96条和第条)同属气机不利,却又有区别,前者主治枢机不利,胆火上升之少阳病,后者则主治肝脾气机不利之阳郁厥逆,方后加减法中记载了加五味子、干姜治疗兼见证咳逆,可见此两药在张仲景手下属于治疗咳嗽的特效药。
痰、饮是人体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虽然相关的概念定义对两者进行了明确的区分,但是通过对相关方剂进行梳理发现,痰和饮的辨治差异比较模糊,如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汤类方等方既能治痰,又能治饮;如苓桂术甘汤、《外台》茯苓饮均可作为痰和饮的善后方;再如痰和饮总是夹杂出现,如大陷胸汤证、泽漆汤证、厚朴麻*汤等。
感悟
综上所述,张仲景为痰病的证因脉治作出巨大的贡献。痰多久治不愈,调理方法有很多,文章中的方法并不是照搬运用的,还需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精彩回顾:同样都是湿气重,痰湿和湿热治疗方法大不同,可用2个经典名方治
湿气太严重、一味中药受李时珍推崇,通肺中诸气而排老痰、顽痰,内外寒热皆可
湿气、痰多?一小妙招轻松解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