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某,女,49岁,.7.14初诊。
主诉:发现左侧口眼歪斜3天。
现病史:炎炎夏日,患者久坐空调下,半月前发现左侧颜面部时有麻木感,自行热水袋热敷后缓解。3天前刷牙时漏水,嘴角向右侧歪斜,左侧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皱眉时左侧额纹消失,医院予激素、营养神经、抗病*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缓解,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求诊吾师。辰下:左侧口眼歪斜,头晕,口干口苦,心悸,胃胀,纳差,寐安,小便色*,舌尖红,苔薄*,脉滑数。
处方:小柴胡汤合牵正散加减
柴胡12g*芩12g姜半夏12g
沙参20g甘草5g僵蚕9g
葛根20g牡蛎30g(先煎)鳖甲18g(先煎)
胆南星6g天麻12g丹参18g
全蝎6g白芍15g赤芍15g
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7.20):7剂中药后口眼歪斜较前缓解,时有胃胀,口干,舌质淡红,苔白,脉弦。于上方加青陈皮各12g,菊花15g,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8.3):药后口眼复位,余症亦瘥,舌质淡,苔白,脉沉。故上方加鸡内金15g,续服7剂,煎服法同前,巩固疗效,药后告愈。
按语:本案属于西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范畴。患者以“左侧口眼歪斜”为主症,属中医“口僻”范畴。少阳胆经循行于侧面部,经过目外眦、耳后、耳中、耳前、面颊、颧骨、下颌角,而阳明经络则“挟口环唇”行于面部中央。炎炎夏日,久坐空调下,风邪外受,气血壅塞,经脉阻滞,肌肉筋脉失养而纵缓不收,故见口眼歪斜、眼睑不能完全闭合、皱眉时左侧额纹消失等症;少阳郁热,胆火上炎,故见口苦;热伤津液,津液无以上承于口,故见口干;少阳郁热,肝气不舒,故见急躁易怒;热邪扰神,故见眠差;木旺土虚,痰浊内生,阻碍气机,故见胃胀;痰浊内阻,风携痰上蒙清窍,故见头晕;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本案属于邪犯少阳之证,故治以和解少阳、疏风清热、化痰通络法,吾师选用小柴胡汤合牵正散加减。
方中柴胡疏解少阳之邪,疏达经气;*芩清解少阳郁火,与柴胡相配一清一疏,共解少阳之邪。半夏,燥湿化痰、调和胃气;沙参,养阴清热;甘草益气扶正;再加葛根,协柴胡升举津液于头面部以濡润经筋,助疏通经络;赤芍清热凉血散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与沙参、甘草共凑调气和血之功;僵蚕、全蝎,祛风止痉;牡蛎、鳖甲,熄风;天麻,熄风潜阳、平肝止痉;胆南星,清热化痰、安神定志;丹参,养血安神、活血通络。全方升降相因、疏养兼施,共奏和解少阳、化痰熄风、疏通经络之功。
二诊时,药后口眼歪斜较前缓解,胃胀、口干,乃脾胃气机未复,加青陈皮疏肝行气、健脾和胃,菊花加强清热。三诊时,药后诸症皆瘥,故效上法加鸡内金健脾消食以固后效,药后诸症得除,其效桴鼓。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