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心悸医案一则
TUhjnbcbe - 2021/8/17 2:06: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http://m.39.net/pf/bdfyy/dbfzl/
张某某,女,65岁。年4月7日初诊。主诉:心悸15余年,加重1月。病史:患者15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悸,活动后渐重,伴见胸闷、气短,医院就诊,查心电图结果示:“室性早搏”,长期口服西药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期间反复发作。2年前医院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心悸缓解。近1月来,症状加重,故来求诊。辰下:心慌、心悸,身困,气短,失眠,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结代。处方: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30g生地30g*参12g麦冬9g五味子9g*芪20g葛根20g炒枣仁15g灯盏花20g牡蛎30g鳖甲18g山楂20g丹参18g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二诊时(年4月14日):患者诉心悸程度较前减轻,仍感身困,疲乏无力,夜寐欠安,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芪改30g,加远志9g。十四剂,煎服方法同前。三诊时(年5月5日):患者诉心悸明显好转,发作频次较前减少,身困疲乏无力较前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延长,舌淡苔白,脉沉。予上方去*参、麦冬、五味子,加桂枝9g、谷麦芽各12g。十四剂,煎服方法同前。患者坚持随诊治疗,2月后心悸已无再作,余症皆减,嘱患者继续巩固治疗,以获全效。按语:心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其病因病机多为阴阳气血虚损,心失所养,或痰饮瘀扰乱心神,心神不安。本案患者年老,且病程长,耗伤气血,心体失养,心阳亏虚,加之久病入络,血行不利,血脉瘀滞,搏动紊乱,故见心悸、心慌;气血阴阳俱虚,形体失于荣养,故见身困;心气不足,胸中宗气运转无力,故见气短;心血亏虚,心阴不足,心神失养,故见失眠,观其舌脉,本案当属心阴阳两虚,瘀滞心脉证。吾师治以通阳复脉,滋阴养血,化瘀通络。方投炙甘草汤随症加减。此方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首选方。方中炙甘草甘温益脾气,奠中州,利血气,生地寒凉滋阴补血,重用两药,益气养血复脉;*参益气健脾;麦冬合生地养血滋阴;五味子滋心阴,敛心神;*芪补气升阳;葛根生津舒筋;丹参养血活血,安心神,配山楂、灯盏花活血祛瘀通络,以通心脉助气血调和;牡蛎、鳖甲潜阳育阴,安神助眠,加之炒枣仁养血安神。诸药合用,气血充沛,阴阳调和,共奏滋阴养血,通阳复脉之功。二诊时患者诉药后症减,然身困仍在,失眠尤作,故加大*芪用量,益气健脾,以充气血生化之源;加远志、炒枣仁以安心神。三诊时患者心悸明显好转,余症状皆缓,知心之阴阳渐复,故去*参、麦冬、五味子、鳖甲,加桂枝温心阳,通血脉;加谷、麦芽健脾消食,使水谷精微化生有源,气血得生;加柏子仁养心安神。患者坚持随诊治疗,以获全效。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心悸医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