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学习中,我们总是通过方歌让自己熟记方剂中的药物组成,但你有没有发现,即使是背的滚瓜烂熟,考试的时候却总是模棱两可,因为“姜”还是老的辣!
我们背方歌的时候总是用一个字代替中药,比如姜,有干姜、生姜、煨生姜、炮姜、高良姜,极容易搞错。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小编收罗考研中的那些“姜”,为大家总结了方剂中用“姜”的方剂。
方剂组成中考到“姜”的真题
-29.下列方剂含有甘草,桂枝,煨生姜的是
-94.真武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
-95.四逆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
A.生附子、干姜
B.炮附子、生姜
C.生附子、生姜
D.炮附子、炮姜
-29.真武汤中含有的药物是
A.桂枝
B.芍药
C.干姜
D.泽泻
-44.原方用法中特别注明“不用姜”的方剂是
-99.半夏泻心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乌梅丸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连、生姜
B.细辛、肉桂
C.*芩、*柏
D.人参、干姜
-35干姜、高良姜功效的共同点是
-99.半夏泻心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积实消痞丸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A.*芩、干姜
B.*连、生姜
C.厚朴、陈皮
D.人参、茯苓
-.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有半夏、生姜的有
那么在考纲要求中的多首方歌中,考题要考的到底是干姜、生姜、煨生姜、炮姜还是高良姜呢?
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你!不同姜的区别
古人对这些姜的简单概括:
“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
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及胃中寒饮等症.
干姜:为母姜的干燥品,性辛温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为强,为治疗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火炮,辛减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为治中焦虚寒,脾不统血之要药。
高良姜:具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似干姜而温胃之功过之。
(注意: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
干姜与高良姜均属辛热温里之品。都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的作用,皆可用于院腹冷痛、恶心呕吐之症,干姜温中而能止泻,并有回阳和温肺化饮之功。而高良姜则散寒止痛的效力强于干姜,并无回阳和温肺化痰之功。这是两者的异同点。
生姜
解表剂:
桂枝汤、败*散、正柴胡饮、柴葛解肌汤、参苏饮、葱白七味饮(再造散:煨生姜)
泻下剂:*龙汤
和解剂:小柴胡汤(逍遥散:烧生姜)
温里剂:小建中汤、吴茱萸汤、*芪桂枝五物汤
表里双解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补益剂:归脾汤、内补*芪汤、炙甘草汤、地*饮子、八珍汤、人参养荣汤
固涩剂:四神丸
理气剂:半夏厚朴汤、暖肝煎、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加味乌药汤
理血剂:温经汤
治燥剂:杏苏散
祛湿剂:平胃散、藿香正气散、防己*芪汤、真武汤
祛痰剂: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小半夏汤
干姜
解表剂:小青龙汤
泻下剂:温脾汤
和解剂:半夏泻心汤
温里剂:理中丸、四逆汤、大建中汤
理气剂:枳实消痞丸
理血剂:生化汤(干姜炮黑)
补益剂:虎潜丸
祛痰剂:苓甘五味姜辛汤
消导化积剂:鳖甲煎丸、葛花解酲汤
驱虫剂:乌梅丸
干姜与生姜
表里双解剂:五积散
理气剂:厚朴温中汤
温里剂:回阳救急汤
祛湿剂:实脾散
姜汁
泻下剂:新加*龙汤
理血剂:咳血方
祛痰剂:定痫丸
高良姜
理气剂:天台乌药散
炮姜炭
温里剂:阳和汤
真题总结
小练习
1.(-29)下列组方中含有桂枝,甘草,煨生姜的方剂是
A、再造散
B、桂枝汤
C、炙甘草汤
D、温经汤
2.(-94)下列中,属于真武汤的药物组成是
3.(-95)下列中,属于四逆汤汤的药物组成是
A、生附子,生干姜
B、炮附子,生姜
C、生附子,生姜
D、炮附子,炮生姜
4.(7-A)再造散组方含有的药物
A、熟地*,怀牛膝
B、生附子,炮干姜
C、熟附子,煨生姜
D、淮山药,枸杞子
5.(3-)(多选)下列方剂中,不含干姜的有
A、温脾汤
B、四逆散
C、理中丸
D、健脾丸
6.(4-)(多选)下列方剂中,含有干姜的是
A、小柴胡汤
B、大建中汤
C、小青龙汤
D、小陷胸汤
答案:1~4:ABAC5、BD6、BC
方法总结:
1.上药很多方歌都会以姜来表示,容易引起混淆,因此建议可自行修改方歌,使得歌诀更清晰。
2.一些特殊的直接根据上面总结记忆即可。
“姜”再“辣”,也有中国中医考研!O(∩_∩)O
编辑\张烨
审核\林雄
↓↓↓点击阅读更多冲刺秘笈
方歌中的小秘密——甘草篇
如何拯救你,我的特定穴!
十二经脉考纲穴位歌诀
针灸治疗各论历年真题知识点总结与各版本对比、题干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原则大总结
如何创新突破之分证论治篇-肺系(上)
如何创新突破之分证论治篇-肺系(下)
觉得文章不错记得转发哦~
支持原创,拒绝抄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中医考研学霸笔记↓
张烨觉得不错就给小编加个鸡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