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关于学习经方医学的一些感悟董洪坦
TUhjnbcbe - 2022/3/31 18:50:00
白癜风治疗时间 http://m.39.net/pf/a_7309729.html
白癜风治疗周期 http://m.39.net/pf/a_7309729.html
中医

干货

传承

创新种树人种下的第棵树

全文个字,阅读时间大约23分钟

培根铸*,启智增慧。

大家好我是培根,青年中医师,业余种树。

■主要内容(一)经方医学概念(二)经方医学属性(三)经方医学之路(四)经方医学之悟一、经方医学概念1、什么是经方医学《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著名经方大家胡希恕曾言道:“于患病机体一般的反应规律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为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经方医学是以症状反应为辨证依据,进而辨证施治,这才是中医最大的特色。(举例:腹泻之*连、干姜)2、经方学派有别于医经学派《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医经,是以脏腑经络、阴阳为主要理论,汉朝之后加入五行六气,形成时方,又称岐*、哲学医。经方,是以八纲为主要理论,至东汉形成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又称农尹、汤液、仲景医学。经方不是单指《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剂,而是用经方思维去看病,用经方思维指导应用时方,那么时方也可以视为经方,也可以达到经方的疗效,所以判断是不是经方“在法、不在方”。经方疗效确切的根本原因(经方认识体系的巅峰):经方医学对症状和疾病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经方认识人体得病、治病和时方不是一个套路。3、《伤寒论》常见方证条文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土汤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4、仿照《伤寒论》自拟条文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大便调,小柴胡汤主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大便溏,小柴胡汤加干姜主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大便干,小柴胡汤加大*主之,大柴胡汤亦主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干渴,大便调,小柴胡汤加石膏主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干渴,大便干,小柴胡加石膏大*汤主之,柴胡加芒硝汤亦主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干渴,大便溏,小柴胡汤加石膏干姜主之。诸孔窍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目赤鼻,*连解*汤主之。二、经方医学属性1、经方医学是寡众医学经方医学自诞生之日基因里便带有寡众医学的属性;经方医学从来不是主流医学,而是寡众医学、小众医学;《神农本草经》、《汤液经》、《伤寒杂病论》一脉单传;《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后不久即散佚,历代流传时隐时现;《伤寒论》、《金匮要略》隐现分合、韬光匿彩数百年;《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漫泄天宝;唐·孙思邈《大医精诚》: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已;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江南诸师秘仲景药方不传;2、经方医学是一堵很厚的墙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伤寒教研室的老主任、全国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说过:“《伤寒论》这堵墙很厚”;著名伤寒大家、经方临床大家胡希恕也说过:“《伤寒杂病论》这个书啊,随便读一遍是不行的,任何人也不行”。胡老是从二十几岁一直读到八十几岁去世,研读《伤寒论》半个世纪之久。3、经方医学是容易念歪的经郑板桥批三教弟子: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观今医林试补一妄:中医,仲景之罪人。误读传统:王叔和:脏腑经络窜入《伤寒论》;成无己:《内经》注解《伤寒论》;章太炎谈中医四劫:一为阴阳家言,掺入五行之说;二为道教,掺入仙方丹药;三受佛教及积年神*迷信影响;四受理学家玄空推论,深文周内,离疾病愈远,学说愈空,皆中国医学之劫难。4、走进经方医学需要福报和机缘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论语·子张》曰:“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儒学是这样,中医也是如此,经典的传承需要老师传帮带,也需要学生努力学习、善于总结、勤于实践。空杯心态、敢破敢立、渐修顿悟、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三、经方医学之路1、熟练掌握经方方证药证(1)常见药证吴茱萸证(里寒、停水):一般食欲好、不能吃凉、吃凉胃不适或腹痛腹泻、或头部不适、烧心反酸、或头痛而干呕、吐清稀涎唾、或进食后即可吐出、或伴腹泻腹凉、四肢冰冷、对寒冷敏感、脉细。《神农本草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泽泻证(停水):头晕、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目眩、自觉有帽在头、有重压感、沉重感、也有如物蒙罩、眼前发黑、口渴不欲饮、或只饮热水、饮凉后胃胀、小便不利、面目虚浮、下肢水肿、其人面色多*黯、体型肥胖、动则气短、舌体胖大、舌质淡红。《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滑石证(停水):小便不利、色赤量少、排尿涩痛、赤涩热痛、甚至小便不通、小腹疼痛。《神农本草经》“主身热泄癖,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益精气”。(2)常见药证鉴别1、口渴石膏(里热):烦躁而渴,多伴自汗出,或发热;瓜蒌根(津液不足):苦渴,口干舌燥;人参(里虚):渴而心下痞硬,多食欲不佳,或伴呕吐不止;苍术(停水):渴而心下停水,饮水不解渴,胃内有振水声;2、汗出桂枝:汗出不肿,有气上冲,常有关节冷痛;*芪:汗出而肿,常有身困重,伴肢体麻木疼痛;3、水肿*芪:汗出而肿;防己:下肢肿而关节疼痛;(3)常见方证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大柴胡汤:呕吐剧烈、心下拘急、疼痛、痞满、胸胁苦满、郁郁微烦。柴胡桂枝汤:小柴胡汤证见有微恶寒、支节烦疼。四逆散:胸胁、腹部疼痛、紧张、胀满、或四逆、或手足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上腹部膨满、胸胁苦满、脐部动悸、精神亢奋、身重难以转侧。五苓散:口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脉浮。猪苓汤:小便不利、量少色*、排尿涩痛、尿不尽感、口渴、心烦、发热、脉浮。泽泻汤: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舌胖大苔白腻、脉沉。苓桂术甘汤:眩晕、心悸、胃内振水声、胸胁部胀满(4)常见方证鉴别例: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证:生姜→提示可以吃凉东西,而且柴胡性偏凉,偏于清热(里寒不甚)。半夏泻心汤证:干姜→提示不能吃凉东西,出现了里虚寒,偏于治疗腹泻(里寒明显)。分析:小柴胡汤,去掉性凉清热之柴胡,加上化痰消痞散结之半夏,改生姜为干姜,是由清半表半里热变为清中带温、治疗寒热错杂证之半夏泻心汤(清半表半里热同时温补里虚寒)。小柴胡汤能治疗胁下胀满、心下痞满(即胃脘胀满),而半夏泻心汤只能治疗心下痞满,不能治疗胁下胀满(因为没有柴胡清半表半里热)。(注:二者常常合用,或者常用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5)试举一例桂枝芍药知母汤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所含方证:(9味药含14个。)组成:麻*、桂枝、白芍、知母、防风、附子、白术、生姜、甘草麻*证(表实):无汗、怕冷、身痛、头痛、脉浮、鼻塞、打喷嚏、无汗而喘、咳喘、水肿。《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桂枝证(表虚、气逆):汗出、怕冷、头痛、脉缓、气上冲、心下悸、心悸、关节疼痛。《神农本草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芍药证(血虚):腹痛、身体痛、肌肉挛急、胃肠痉挛、小腿痉挛、便秘、痛经、水肿。《神农本草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痕,止痛,利小便,益气”。甘草证(半热、里虚):咽痛、口腔溃疡、口舌疼痛、咳嗽、心悸,白塞病,多用于瘦人。《神农本草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附子证(机能沉衰):畏寒喜暖,手脚冰凉,易疲倦,好静恶动,不能吃凉,吃凉腹泻,大便常稀薄不成形,小便清长,口不干,或渴不多饮,或喜热饮,舌淡胖,苔白润或白滑,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沉弱。病人常见:恶寒怕冷、四肢冰冷、乏力倦怠、嗜卧懒言、精神萎靡、极度疲劳感、身体烦痛、关节疼痛、胸痛彻背、胁腹大痛、便溏、泄泻、完谷不化、腹满腹痛、水肿、脉沉微。《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痕,寒湿痿,除痛,不能行走”。苍术证(停水):胃脘痞满不适、口渴、想喝热水、喝不多、或漱口而已、喝水后胃胀、有振水声、甚至呕吐清水、大便稀薄不成形、或水样便、粪体松散而不粘臭、或先干后溏、眩晕、短气、四肢沉重、关节疼痛、小便不利、水肿、晨起眼睑水肿,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或水滑。渴而下利是使用苍术必见证。《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防风证(表证、伞形、玉屏风、风中润药):外感风寒、头痛、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痉挛、怕风怕冷、关节疼痛、关节痉挛、皮肤瘙痒。《神农本草经》“味甘温,主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周身,骨节痹,烦满”。《名医别录》“味辛,无*,主治肋风,头面(游风)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知母证(里热,性寒质润,热中润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治疗汗出而烦、自汗、盗汗、*汗、伴心烦不安、失眠。《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生姜证(停水):恶心、呕吐、多伴口内多稀涎、或吐清水、口不干、甚至腹中肠鸣漉漉。《神农本草经》“去臭气,通神明”。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临床治疗痹证的高效方,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疼痛有卓效,临床使用频率很高。一是此方主要病理要素为表证、阴证、水证,恰好切合了痹证的主要病机。二是桂枝芍药知母汤含有多个方证,仅仅9味药包含了14个经方,而且半数为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如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三是使用附子白术常用药物外,配伍知母质润性滑利关节,清热解*消局肿;2、深入挖掘拓宽经方药证清热剂选用当归,见于以下:经方:赤豆当归散、升麻鳖甲汤、麻*升麻汤、当归贝母苦参丸、乙字汤(日本原南阳氏验方)时方:清胃散、四妙勇安汤、仙方活命饮等分析原因:《神农本草经》言当归治疗“诸恶创疡金创”,某些情况下,里热或半表半里热偏重之后,容易伤及血分,借用西医理解就是炎症反应的时候炎性分泌物增多,造成局部微循环瘀血,而用当归就是用其活血祛瘀的作用(在大量清热药中,当归去性取用),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分泌物排出,从而减轻炎症反应,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归水提出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能抑制血小板释出致炎物质。西医理论可以借鉴,帮助我们理解。综上所述,可以考虑当归在清热剂中具有祛瘀生新、排脓解*、消肿止痛的协同作用。止咳剂选用当归,见于时方:百合固金汤、苏子降气汤、金水六君煎等分析原因:《神农本草经》言当归“主咳逆上气”,《本草从新》也谈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即治疗以咳嗽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见于慢性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哮喘等。清·唐容川认为:“苏子降气汤之所以用当归,乃因气以血为家,喘则流荡而忘返”。故当归有使耗散上逆之气收敛肃降,即有使“荡子归母”的作用。《本草汇编》:“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现代药理学研究当归成分正丁烯夫内酯和藁本内酯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能抗炎、平喘、抑制肺纤维化,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改善肺部血液循环,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解痉作用。中医学认为当归具有活血祛瘀作用,能够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肺部的慢性炎症,是其治疗咳喘的原因所在。此外,当归还见于以下经方:《伤寒论》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当归散、当归生姜羊肉汤《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温经汤、芎归胶艾汤《中药学》:甘辛温,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位于中品):味甘温,主上,温虐,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本草纲目》:治头痛,心腹诸痛,润肠胃筋骨皮肤。治痈疽,排脓止痛,和血补血。《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血,补一切劳,破恶血,养新血,及主癥癖。含当归的其它经方:乌梅丸、奔豚汤、薯蓣丸、侯氏黑散;当归为补血、生新、祛瘀、养胎、调经之品;经方表述:当归是一味温性的有祛瘀排脓作用的补血止血药,兼有止咳润下作用。此种经方药物表述方式见于日本汤本求真《皇汉医学》、比如:连翘:为解凝消炎性利尿药。滑石:为黏滑性消炎药,主治小便不利,兼治渴也。瓜蒌:为冷性之消炎解凝药,主治心肺原因性喘咳胸痛,有特效。山药:为滋养强壮性的止泻药,固胃肠。*芪:主治身体虚弱,皮肤营养不良而水*停滞于皮肤及皮下组织内之一种强壮性止汗利尿药。阿胶:为黏滑性滋润性补血止血药,治因血液之凝固性减弱与血管壁驰纵致血液之渗透亢进而出血者。经方每一味药都深入研究挖掘,用经方的语言描述药物作用。分析理论要落实到方剂和症状上,归类总结,从方剂和症状上推理(方证相应理论)。一个老中医50个方子就能治疗临床90%的病,这才是中医如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神农本草经》总共多种药,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多个方子只用了多种药,其深刻道理是张仲景根据临床经验筛选出多种药,吃透药证方证,抓住病机,立成规矩,其它的药物就不用了。四、经方医学之悟1、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学习任何一门学问,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不对,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学习中医也是如此,必须从已经被临床实践反复验证、被历代医家定评过的经典著作入手。宋代医家郭雍:“仲景规矩准绳明备,足为百世之师。”宋代名医许叔微先生在《伤寒百证歌·序》中说:“论伤寒而不读仲景书,犹为儒而不知有孔子六经也。”清代陆九芝:“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清末国学大师章太炎曾高度评价:“中医之胜于西医者,大抵《伤寒》独甚。”2、体系比技巧更重要没有自己的定海神针和照妖镜,就会被妖精带走;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理论大厦,只是学习别人的医案和经验,就像是在偷砖头,最后一堆乱砖,一块也用不上;有了自己的理论体系、理论大厦,别人的经验都是可以拿来用作装饰大厦的材料;理论体系上了身,不需要借助临床经验,照猫画虎,就能解决多数常见病,临床疗效能达到60%-70%,再实践再总结,疗效很容易达到80%以上。中医的先天特征是“先有经验,后有理论”,理论的认识形成于实践之后的漫长总结,经验性的东西是客观的,是脱离于任何理论而独立存在的。清代张潮《幽梦影》“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语;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读《伤寒论》要于有字处求无字,于无字处求有字,要读出弦外之音、字外之意,要有学者精神,要当能教医生的老师。学习中医,总以境界的提升为先导。没有认识的提高,精神境界的升级,临床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所以要不断参悟和提升自己的中医境界和人生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愿每位中医同道都能因缘际会,结缘经方,学习经方,走进经方,弘扬经方,造福人类。愿每位中医同道都能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在经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董洪坦北京医院.9.29版权声明年9月29日董洪坦师兄“经方夜话”讲解稿。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L-PeiGen)删除。

转发学习!一文囊括条《皇汉医学》经方精华!

中医有没有秘笈,可不可以学习秘方?我可以告诉大家:有!

·END·

我是培根

欢迎你今天的到来

长按图片,轻松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学习经方医学的一些感悟董洪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