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也是肝硬化早期的必经阶段,慢性肝病中2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肝脏细胞分离培养与生化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发现肝纤维化是种结缔组织的主动性增生过程,是肝细胞发生坏死和炎性刺激时,肝脏内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弥漫性过度增生和沉积,发展成肝硬化的病理过程。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肝脏对损伤的一种创伤愈合反应,并且是可以逆转的。由于肝纤维化发病的广泛性及其结局(肝硬化、肝癌)的严重性,故国内外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都在致力于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措施。
目前认为抗肝纤维化的策略主要包括:祛除病因;抑制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促进ECM的降解;抑制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基因调控等方面。中医学认为本病通常由湿热、疫*、内生痰浊等内、外因素侵袭,留着不去,日久致湿热痰结、瘀*深伏而形成。湿热邪*侵犯人体,病邪稽留,难以骤去,迁延日久,湿热痰结而成瘀阻,为本病重要的病机。中医中药通过抑制胶原纤维生成及促进已形成的胶原纤维的降解和吸收等途径起着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具有多成分、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药理作用,且*副作用少,在抗肝纤维化中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有效地预防、逆转肝纤维化,可以延缓或防止肝硬化发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目前研究表明:莪术、三七、柴胡、丹参、姜*、三七、鳖甲等多种中药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其机制主要以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l(TGF81)及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和活化、诱导活化HSC凋亡、降低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抑制、抑制细胞外基质(ECM)生成等方面为主。
中药抗纤维化有独特优势,从天然药中挖掘抗纤维化药物已成热点。近年来,莪术、三七、柴胡、鳖甲、水蛭、冬虫夏草等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研究人员在其作用机制的探讨上取得了许多进展。经查阅多种文献,对以下16种中药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做了约略总结;同时对中药的动物实验和复方临床观察都做了归纳综合,下次再和你们聊。